close

沒想到瓜老師歸隱山林沒幾天又得重出江湖,唉,再這樣下去部落格就要被瓜老師信箱給占領了吧!
希望粉絲們不要太久沒看到文章,就離阿慈而去呀(再度抱大腿)

今天瓜老師身騎白馬過三關回來,是要回答另一個常見提問:我放孩子上床後他一直哭呀!真是救命呀!

關於這問題瓜老師已經回答了108次,也想叫救命,偏偏瓜老師有「遇到有人問問題不幫忙解決,全身都不對勁」的症頭,被問了108次還是乖乖回答了108次,但是一直這樣重複回答問題也不是辦法,所以瓜老師信箱第二集,就把這個問題獨立出來再寫一次,希望很多爸媽不要再來叫救命了。

----------------這是本文正式開始分隔線-------------------------這是本文正式開始分隔線---------------

好了!新手媽媽們乖乖按照瓜老師的建議作息時間把孩子放上床(乖學生,瓜老師摸頭),孩子哭了,媽媽們按耐住內心的不安,跟自己說那是過渡期,忍一下吧!沒想到一天兩天三天...還越哭越久。

是的,出現問題了。
怎麼會哭這麼久呢?怎麼會都沒有像瓜老師講的"越哭越少呢"?
這個問題,打倒了「很多著手規律作息的新手爸媽們」,澆熄了他們的決心。

排除「沒有進行規律作息」的寶寶,排除正處於「修正錯誤入睡習慣的哭泣過渡期」的寶寶,
放上床睡覺,卻不睡哭超過一個小時的寶寶,通常是因為大人的行為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才會不氣餒一直哭一直哭。

回想一下,
你是不是突然就把孩子放上床,沒有給他時間緩衝小睡這件事?
還是你讓孩子累過頭?或者一整天刺激太多?請參考↓↓↓
【瓜老師信箱】常見提問1:我的孩子好像不愛睡覺!一新手爸媽常犯的錯誤(1)一我不敢讓孩子去睡覺 

孩子睡前哭泣的可能原因,瓜老師也已經講過108 次了,請看VCR...好啦...瓜老師沒錢拍VCR,請自己點文章看→新手媽媽問題熱門排行榜1-如何訓練小睡(含各月齡寶寶作息建議表)與小睡啊你心中疑問大解析(上)

請媽媽自行排除掉所有的原因。

好了看完文章,確定都沒有問題,非常好,那請再回想一下,你有沒有放他上床後,又捨不得(或者老是擔心有什麼問題),於是在他哭到一半時進房去查看呢?或者等哭停幾秒中又閃進房間安慰孩子呢?或者一直進房去幫忙塞奶嘴呢?

有吧!有吧!

很多孩子的睡眠問題都是出在爸媽身上,孩子像一張白紙,並沒有問題!你在白紙上寫了什麼,孩子就會呈現什麼結果給你。所以孩子睡眠有問題十之八九都是出在爸媽身上的。

瓜老師必須再次苦口婆心從觀念澄清說起。來!上課了!(拍黑板)

你該知道的事情1:關於「引導作息時,放上床孩子哭了」這件事

瓜老師之前說過,只要按照瓜老師的建議作息,時間到了孩子一定是累的,累了放上床去睡覺,非常合情合理,孩子也只是掙扎一下(甚至沒有掙扎)就會入睡了,因為孩子也累了。但是孩子入睡前可能會哭!這件事可擊倒一票新手爸媽了。

哭這件事通常發生在剛開始引導規律作息的時候,規律作息穩定的孩子幾乎是不會聽到哭聲的(當然也有小凸槌,但這種突槌小到不需要放在心上,這點瓜老師以後有空再解釋)。不哭不吵睡覺去!就連我家以壞脾氣著稱的老二貝貝,現在躺在小床上,還會甜甜跟媽咪揮手KissBye。小睡起床也會自己在床上看書哼歌等媽咪來叫,瞧!有多甜蜜呢!想不到吧!那是我們壞脾氣貝貝耶!

好了!說完美麗的未來,讓我們回到剛開始。

關於「引導作息,孩子卻哭了」這件事,大致情況(正常模式)是這樣子的:
(1)孩子月齡越小,幾乎沒有哭半聲就能乖乖入睡,也很快接受媽媽引導的作息。
這是因為孩子從出生在醫院裡就是在自己的小床上入睡,只要你沒有改變它的環境,孩子就會認為Baby睡覺就是自己乖乖在床上睡覺。所以瓜老師常常苦口婆心說,孩子從小就不要加工他的睡眠。
也因此瓜老師常提醒新手爸媽,小於3M的新生兒,是爸媽引導孩子入睡的爽歪歪黃金期。

(2)如果孩子比較大例如3-4M大還未曾接受「規律作息、自行入睡」的孩子,或者過去已經養成錯誤依賴大人安撫入睡習慣的寶寶,那就會發出抗議的哭聲。
但是這樣的哭聲,只有第一天(或前幾天)比較長、比較激烈、比較久,過幾天就會越來越短,到最後就回到寶寶剛出生自己入睡的情況,孩子終於記起來自己原本就能自己睡覺。這過程中的哭泣,瓜老師稱為過渡期的哭泣。
過渡期有多久,端看你的寶寶的個性(堅持度)以及過去被養成壞習慣有多久或者被哄的程度有多誇張而定。壞習慣有多根深蒂固,媽媽就要揪著手帕等更多個日子。當然也有幸運的媽媽,因為通常個性比較平和的寶寶能比較快進入情況,讓媽媽早點驚喜地看到光明未來的可能。

不要因為這段過渡期的哭泣而搖擺。
因為過渡期後,「之後沒有哭哭,大家開開心心睡覺去」,在長時間來看,反而孩子才哭得少。

如果堅持採取錯誤的入睡習慣,你之後可能會遇到「每次睡覺哄得不夠搖得不夠孩子就耍脾氣哭/孩子半夜頻頻起床哭泣要你安撫/或整夜一放下來就哭,堅持要媽媽搖整夜」等情況,所以你想避免孩子哭,真的就皆大歡喜了嗎?真的孩子就不再哭得讓你心煩了嗎?真的就解決孩子和父母的睡眠問題了嗎?
很多過來人父母都會把頭搖得跟波浪滾似的跟你說:不是的。

逮計不像天真的新手爸媽們想得那麼美好。

都順著孩子意去做,結果孩子還是哭鬧得叫你頭痛。整體來說,反而這樣被照顧下的孩子才是哭得多。

既然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這樣也哭那樣也是哭,還不如讓自己累一下,忍受一下這段過渡期的哭泣,以後放孩子上床時光是開心的,是輕鬆的,沒有哭泣沒有討價還價,放上床爸媽孩子都一覺到天亮。爸媽不需要戰戰兢兢擔心這次放上床孩子是不是又要哭了,也不需要整夜起床和寶寶奮戰。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不想經歷揪心聽寶寶哭的過渡期,從寶寶出生後,你就不要哄他睡覺/不要搖他睡覺,時間到,親親孩子,就放他上床讓他去睡。

不養成錯誤入睡習慣,也就不用經歷「更改壞習慣」的哭泣過渡期。

寫到這裡,各位爸媽可能覺得上面這段好像跟提問不太相干。其實把這個觀念再提出來講,是要告訴各位新手爸媽,有時候衝突的哭泣就是會發生的,只要孩子與爸媽意見相佐時,你就會聽到孩子抗議的哭聲。「從零歲開始」書中說過,你越怕孩子哭,孩子哭得越多。就算你整天抱著,成天順著孩子的意帶小孩,你的孩子還是會哭的,因為他是個Baby呀!Baby不哭還是Baby嗎!

瓜老師要說的就是:不要把過渡期的睡前哭泣當成天大地大的事情,不要怕衝突,如果你合理地引導寶寶作息,過程中的衝突哭泣的確會發生,但只要爸媽心安下來,不要焦慮,態度不要搖擺,孩子就能清楚地接受到訊息,過渡期的哭泣很快就過去。

你該知道的事情2:不要擔心太多、想太多,孩子天生就會自己入睡


很多爸媽在這段過渡期時間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會讓爸媽的態度不堅定,進而影響行為,最後導致作息引導工作失敗。

內心雜音很多是新手爸媽的共同特徵,因為沒經驗,很容易旁人一句話或是育兒書上某段章節,就嚇得惶惶不安,終日擔心。

請...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

Baby這段過渡期間的睡前哭泣並不是表示他覺得你不愛他,也不是沒安全感,通常只是孩子在表示:「我不要睡!我不要睡覺!我不要上床去睡覺!你陪我!你陪我!」這個『你陪我』,是表示你陪我『我就可以不用睡覺了』,是表達一種抗議,非常單純的情形。所以你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因為孩子哭泣『就覺得我哪裡做得不夠多』而內咎慌亂。

在此瓜老師贈送胡思亂想的新手爸媽一句話,那就是"孩子睡覺時不需要媽媽"
這句話百歲醫生和媽媽幫首領瑾都曾說過,百歲醫生是說「換好尿布,確定床上沒有蛇,作媽的就可以離開了」,瑾則是直接了當的地說「孩子睡覺是不需要媽媽的」。

登登登!孩子睡覺時不需要媽媽!!不需要!不需要!......(山谷迴音)
這句話是道路是真理是宇宙真理來著!!!
(沒有錯!快把這句話裱起來放在床頭上吧)

瓜老師當年聽到這句話很震驚,心想「什麼不需要媽媽!他可是小Baby耶!!!這句話也太大話了吧!」,心中非常不同意(還默默偷畫了個X),但是日子一久發現這句話真是簡單的切中核心。

身為新手爸媽我們已經習慣照顧孩子各種需求,老覺得沒有自己孩子就不行。
可是對於睡覺這件事,做爸媽的要放手,不要老想著「要幫忙」孩子睡覺。

睡覺這件事很簡單,累了就是閉上眼睛睡覺(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媽媽根本沒有需要幫忙作什麼,最多就是「半夜進房幫忙蓋被,以免著涼」,看看有沒有危險(看之前那條蛇有沒有又偷溜回來)。(如果是6M前的寶寶,媽媽還有一個「幫忙翻身顧頭型」的工作)

為什麼爸媽不該"去幫忙"孩子睡覺?
睡覺跟騎腳踏車一樣,你不能幫孩子去踩腳踏車,孩子必須自己憑直覺去抓到平衡感進而學會騎腳踏車。同樣的你也沒辦法幫忙孩子去睡覺,孩子必須自己學會睡覺。
再者,孩子本來就會自己睡覺,這是生物的本能,累了就是自己閉上眼睛睡覺去,不需要媽媽抱著搖上108次,不需要塞奶嘴,不需要哄,不需要搖。

孩子生下來本來就會自己睡覺,請不要剝奪了孩子這樣的能力。


有些媽媽會想「現在孩子還小,我現在幫幫他,以後長大就會自己睡覺了」
但是長大是多大呢?是上幼稚園後呢?還是上國小後?
從現在開始之後的五年,你能夠這樣不停地搖著/哄著孩子睡覺嗎?而半夜孩子從淺眠期轉醒也吵著要媽媽哄他睡,那你也能犧牲睡眠不斷地起床哄他、塞奶嘴?你能夠過五年睡眠都是這樣間間斷斷,或甚至沒有的日子嗎?

每個Baby剛出生時是那麼嬌小可愛,搖一下就甜甜睡著了,新手爸媽們都不自覺地讓自己慢慢涉入陷阱中,回頭跟瓜老師爭辯:「不會的,搖一下哄一下,你看我孩子在我懷裡睡得多甜呀!」

親愛的,瓜老師的寶寶貝貝自己睡在小床上也睡得很甜呀!他們都不需要瓜老師哄他/搖他,就有這樣的境界了。

爸媽們想抱孩子/想跟孩子甜蜜,這是人之常情。但請等白天清醒時再來卿卿我我,到時候你要跟孩子講一百遍一千遍我愛你,瓜老師完全不反對,但不要請選在睡覺時候來發揮母愛。電影演的都是錯的呀!不要再被好萊塢給騙了呀(搖晃肩膀)

新手媽媽聽不下瓜老師的勸告,繼續堅持著:「不會的,搖一下哄一下有何不可?我很了解我的寶寶,他只是要聞到媽媽的味道,聽到媽媽的聲音,只要媽咪輕輕唱歌這樣搖搖搖....你看你看!睡了呀!這根本是不到一分鐘的事情,根本就不費力。」

唉~~~這位媽媽呀!(拍肩膀)
如果這件事可行,未來五年也可行,那瓜老師的部落格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哭著來求救的媽媽們了。

每個孩子天生都能自己入睡請不要加工孩子睡眠,而讓孩子失去這樣的能力
這句話請各位新手爸媽記在心裡,或者拿油漆寫在嬰兒房的牆上也行。

如果嫌這句話太長,那就寫「孩子睡覺時,是不需要媽媽的」


提問:我有乖乖照做呀!可是孩子還是哭個不停!.......到底在哭什麼?我有沒有做錯什麼?

講了這麼多,就是要說服爸媽「放手」這件事,睡覺的時候爸媽就是要放手。
回到原本的問題,不少新手爸媽引導作息時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他們自認為有依照瓜老師的囑咐,不搖/不抱/不加工孩子睡眠。結果孩子還是哭了,到底是怎樣呀!換這些媽媽來搖瓜老師的肩膀了。

好多天孩子的睡前哭泣都沒有改善,通常原因很簡單,瓜老師稱之為「十八相送之媽媽不放手」。

放上床後孩子哭了,媽媽忍不住進房安撫/塞奶嘴/拍拍哄哄/甚至溫柔再度說明『baby現在是睡覺時間喔』,過一會兒又哭了,同樣行為又再次重複一次。沒想到後來就這樣沒完沒了,孩子也沒完沒了的哭著。

爸媽急著問瓜老師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明明清醒這麼久了,小baby不是容易累嗎?怎麼還能一直哭?一直哭?一副不用睡覺的樣子?還有,不是哭個幾天,就會慢慢改善嗎?

是的,問題出在於爸媽你還是不放手呀!
瓜老師在前面段落囉囉嗦嗦解釋一堆,就是要告訴各位爸媽,答案就是:放手,孩子就能好好(甘願)睡覺了。


1.什麼是態度一致?

瓜老師以及其他育兒書已經說到爛的一句話那就是:媽媽要態度一致。
怎樣的態度呢?就是「時間到了就是睡覺,放上床說晚安後,溫柔而堅定的離去不回頭」。

這句話重點在哪裡?
重點在於「離去不回頭」。。不回頭呀!。。。。永遠不回頭!(老師音樂請下!)

可惜很多爸媽畫錯重點,以為重點是「得一直進房去跟孩子解釋要睡覺這件事」
結果就看到孩子一直哭一直哭,自己也被哭到心都亂了,心想怎麼我一直進房叫孩子睡覺,他卻一直哭呀!

親愛的,就是你「一直進房去」,才讓孩子一直哭的呀!(搖晃新手爸媽肩膀)

新手爸媽爭辯道:「我只是進去跟孩子說乖乖要睡覺呀!」

嗯,此舉立意雖好,但方法錯了。孩子並不是聽不懂人話,他當然聽得懂,可是他為什麼要聽話呢?孩子非常精明,當媽媽說的話和態度不一致時,孩子會選擇看媽媽的態度作事的。

我們常在餐廳看到這樣的情形:爸媽邊吃東西邊說「不要吵不要吵」,孩子卻一直吵把爸媽的訓斥當作耳邊風,照樣喧嘩吵鬧。為什麼呢?難道孩子聽不懂人話嗎?是孩子聽力有問題?還是理解力有問題?當然不是,那是因為爸媽沒有作出明確的行為,爸媽的話語和態度是不一致的。爸媽嘴裡說「不要吵」,但是身體語言卻表達出「放任/隨你去/等我吃完飯再來解決你」。

回頭來看,我們放寶寶上床的情形。
媽媽嘴巴說:「乖乖寶貝喔!睡覺就是要自己睡覺喔!」可是聽到孩子一哭,人就一直回頭來安撫孩子/陪伴孩子/拿奶嘴塞給孩子/看有沒有脹氣抹抹脹氣膏/看是不是隔沒拍出來拍拍嗝/看看尿布有沒有便便.....做了一堆事情,並沒有「真的放孩子自己一個人」去睡覺。

聰明的爸媽你看出來了嗎?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孩子哭很久是因為你曾經讓他發現,哭可以留下把拔媽咪,所以才會哭很久。

孩子很精明,他直接看你的態度作事,所以你苦口婆心說一百次也沒用,你必須用明確行動讓孩子明瞭。
你停住腳步/回頭/再度開門/再幫忙把滑落的奶嘴塞回去這些舉動都會讓孩子誤會,孩子是直接看到現狀下判斷,也就是說他哭就「看到你停腳」,他的結論是:「哭有效,媽媽不會走」,所以他一再反覆進行這樣的動作。

這樣的反覆行為,就是造成寶寶哭泣這麼久的原因。只要讓孩子覺得「哭就是有機會」,他就不會放棄這樣的方式,繼續去試探你的底線。

所以把孩子放上床後,請不要聽到哭聲就反覆進房去!不要在寶寶哭泣中反覆回頭去探視!
(要也是等孩子熟睡後再進房去)

另外補充一句:請把奶嘴丟到窗外吧!白天清醒時可以拿奶嘴安撫孩子,但無論如何都不要拿奶嘴當成哄睡工具,你最後只會得到整夜回頭塞奶嘴的苦情結果。

2.不要質疑自己的決定,態度要堅定。

通常孩子個性越固執,在引導作息上媽媽態度就越要堅定,不能有模糊灰色地帶。像瓜老師家壞脾氣貝貝(老二)是屬於『個性剛烈,只要有機會就不肯放棄』的孩子,經驗發現,孩子睡到一半哭泣,如果進房安慰然後離開,貝貝反而會激烈大哭20分鐘到一小時以上,如果一開始就堅持不進房間,這種夜哭大概哭5-10分鐘就無消無息安靜了。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是屬於這種個性,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進房安慰,這樣孩子哭得反而比較少。你越反反覆覆,孩子哭得越堅持越久。

貝貝真的是個很堅持很固執的孩子,不肯聽道理,自己要怎樣就怎樣,不像老大(寶寶)比較隨和,故在幾次慘痛經驗後,瓜老師不會再進房去讓她覺得誤以為有機會。所以哭泣要維持多久,要看孩子的個性,以及你是否讓他誤會而還懷抱著[我哭了媽媽還是有可能進房來吧!]的希望。

備註:不要擔心「難道永遠都不能半夜進房去嗎?」,像是我貝貝執行規律到了1Y7M,對於睡眠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瞭,知道「睡覺時間就是要睡覺」。此時不管貝貝半夜被吵醒,或者是貝貝自己半夜突然哭哭,爸媽都可以隨意進房去安慰,然後再離開,貝貝都會乖乖kissbye,不哭不吵繼續睡覺。當然我家個性隨和的老大寶寶則是更小就已經到達這樣的境界。

3.最重要的提醒:堅持。堅持你始終如一的作法。
執行後,確實執行2-3個禮拜。

不論處理睡眠習性或其他教養問題,為人父母最具破壞力者莫過於前後不一致。
爸媽內心的搖擺導致的反覆態度衍生的問題就是惡性循環,孩子學會哭得更大聲,哭得更久。這個心理學家稱之為「間歇性強化作用」,意即你時而妥協、時而堅持,釋出的訊息很混亂,以至於孩子(特別是嬰兒或學步兒)無法理解,他分不清楚哄騙哭鬧後,哪些行為必須修正,哪些行為會獲得獎勵。(睡得好的寶寶最優秀,兒童與家庭治療師/金·維斯特著,頁22)

父母態度前後不一致所強化形成的行為是最難修正或根除的,要花最長的時間才能改變,而且通常會造成更多我們努力想避免的眼淚。(睡得好的寶寶最優秀,兒童與家庭治療師/金·維斯特著,頁22)

嬰兒不懂今天和昨天有什麼不一樣,嬰兒不會理解昨天讓步是因為媽媽太累才讓步,他只知道明明昨天哭了,媽媽就進房來抱抱,怎麼今天卻沒有了?他只好哭更久來表達他的抗議和疑惑。

最糟的情形是,決心要讓孩子哭個15分鐘或半小時,結果最後又因為爸媽某一方不忍心而抱起來哄睡,不知不覺就把寶寶訓練成「只要哭得更用力、夠久,爸媽就會讓步起身哄我」的理解。
這樣下次,孩子會哭得更堅持,更久,只要讓寶寶覺得「哭有用」,寶寶就會一再用哭去試探爸媽的底線。
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明瞭「睡覺時間就是要睡覺」這件事
用你的行為告訴孩子。
姿態要安穩,態度要平和而篤定。

往後慢慢育兒之路上引導孩子行為對錯也是如此,爸媽不管內心多疑惑,都要努力讓自己外在姿態安穩(進而內心安穩),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作為孩子的靠山與支柱。

4.該怎麼做?瓜老師建議的上床步驟(小睡及夜間睡眠皆是如此)
希望「寶寶快樂睡覺,爸媽爽歪歪休息去」到底要怎麼做?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實施行「規律作息、拒絕睡眠加工」。
這件事,瓜老師已經提過很多遍,請自行參考瓜老師的三大睡眠寶典文章:
  小寶寶的好睡眠(上)(瓜老師版之新生兒使用說明書)
  新手媽媽問題熱門排行榜1-如何訓練小睡(含各月齡寶寶作息建議表)與小睡啊你心中疑問大解析(上)
  新手媽媽問題熱門排行榜1-小睡提早醒來怎麼辦?(下)

(1)確實施行規律間隔餵奶,去餵飽你的孩子,這樣你就不用擔心,哭泣是因為肚子餓。
(如果這次上床是晚上的長睡眠,記得用睡前奶把孩子餵飽,但也不要焦慮孩子喝太少,喝多少由孩子決定,請相信,規律作息的孩子會自行攝取足夠的奶量)
(2)按照瓜老師建議各月齡的作息時間去設定上床時間,不要延遲太久,最多延遲10-15分。
(3)確認床上沒有危險,是個安全的睡眠環境(這點很重要,詳請參閱最下方睡前五大安全確認事項)
(4)確認其他客觀條件也都OK,包含環境沒有太冷/太熱/太亮/太吵,怕孩子踢被著涼或怕被子纏住孩子,乾脆讓孩子換上睡袋去睡。把一切你擔心的事情都確認OK,不要放孩子上床後才來東想西想。
(5)進行固定幾項睡前動作,藉以提醒孩子現在是睡覺時間了(例如拉上窗簾/放固定某首輕音樂/親親孩子)。最後換上乾淨的尿布後,把孩子放上床,媽媽就說掰掰出門。END

就是這樣簡單,請不要再想太多了。

好啦!瓜老師信箱我們下回見囉~~(再度躍上白馬離去)

備註:你必須注意的事情一睡前五大安全確認
讓孩子自行入睡前提是一定要做好安全性確認,因為我們要等到孩子熟睡才進房探視寶寶,所以一定要確保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時,睡眠環境是安全無虞的,包括:
(1)安全的嬰兒床
選用一張安全穩固的嬰兒床是第一要務,包含床欄杆要夠高,不要讓孩子翻落床下(剛學會站的孩子即使站起來扶著欄杆也不會因此翻落),欄杆間隔不要太寬,才不會讓新生兒的頭卡住發生危險。

(2)安全的舖床方式
床單要舖緊,要透氣。瓜老師的作法是直接用藤編的床板,不用任何床墊,這樣保持透氣上的安全,請看照片↓↓↓,孩子即使自己不小心翻成趴睡也不用擔心呼吸被擋到的問題(不過其實趴睡寶寶,臉會自己側向一邊),藤編床板上用純棉透氣的大浴巾拉緊,孩子即使溢奶,奶水也會快速被浴巾吸收,不會產生危險。
並用床圍圍住欄杆,這樣孩子的手腳也不會卡在欄杆上,床圍也可擋住孩子睡覺的視線,讓你可以趁孩子熟睡時偷溜進房,在「不被孩子察覺」的情況下查看情形。



(至於床單夾哪裡來,請參考:寶寶新裝備2︰新到貨-睡相不佳寶寶必備之床單夾(6m29d)

(101/10/03補充提醒)
不要鋪設太軟的床墊或以厚棉被鋪床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表示,「六個月大的嬰幼兒已會翻身,有些家長會以為,小寶寶趴著時若仰頭累了會自己翻身。其實,如果是趴在比較軟的床上或是厚棉被上,寶寶可能無法翻身的。」

(3)床舖內要清空---空空空!!!
對於5M-6M前不會翻身保護自己的寶寶,床舖內/床舖旁請不要放任何東西,連陪睡娃娃都不要放。
不用放枕頭,原則上孩子睡覺不需要枕頭(也不要用趴睡枕,即使廠商宣稱專為趴睡設計,也不要用,因為過去還是有使用趴睡枕發生意外的案例)

調整睡姿頭型用的側睡枕是OK的,但建議用三角錐形海綿的側睡枕,建議不要使用太柔軟可能導致危險的其它枕頭或棉被去當成側睡工具。

其實是不需要給小baby蓋棉被的。因為棉被很快就會被踢到一邊去,等於無用。故建議讓小baby穿得剛剛好(保暖又不會暖到冒汗),這樣孩子再怎麼在床上翻來翻去也不用擔心著涼(也不用擔心棉被被纏繞到baby發生危險)。這也是新竹馬偕小兒科醫師給的建議,阿慈本人認為此法非常一勞永逸,省得老是得半夜起床檢查拉棉被、蓋棉被、從孩子身下扯出棉被再重新蓋好。孩子好睡媽媽也能一夜好睡。

如果還是真的要用棉被,也使用輕薄型,不要太厚,這樣可避免被子蓋到孩子頭部而發生不能透氣呼吸的危險。

(4)嬰兒床周遭也要淨空
不要有超過10cm的帶子/繩子垂在床邊,才不會有繞頸的危險,床舖更要遠離有窗簾線的地方。
不要有高於床舖又容易傾倒的物件/櫃子放在床邊。
不要將任何危險物品擱在嬰兒床邊。

(5)寶寶身上衣物也要注意安全
寶寶衣服身上也不要有超過10cm的綁帶,才不會有繞頸的危險。身上衣服也不要有扣子(這裡指的是有扣眼的扣子,而非暗扣),以免扣子鬆落,被孩子吞食而產生窒息的危險。

安全是最重要的,保持安全的環境,讓寶寶安全地睡在他的床舖上。是讓孩子自行睡覺最高指導原則。

備註:其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建議之[嬰兒床選購標準]
(102/06/15補增)
1、床架結構必須牢固,且護欄要固定,以免禁不住寶寶攀爬而斷落。
2、護欄之間的距離不可過寬,以免寶寶將頭伸出。
3、護欄的高度以高出床墊50公分為宜;當寶寶開始會坐時,建議將床板調低,以免寶寶不慎墜落。
4、附有輪子的嬰兒床,需注意是否裝有「制動裝置」,較為安全。
5、床組最好不要有小五金或其他小零件,以免寶寶不慎吞入。
6、由於寶寶喜歡啃咬物品,床組應使用無鉛噴漆,以免寶寶鉛中毒。
7、床墊要與床架緊緊密合,以防寶寶手伸進去不慎受傷。
8、嬰兒床的表面不要有貼紙,以免寶寶將它撕下吞入。
9、調整高低的卡鎖必須具有防範兒童的固定卡鎖機能,以免寶寶自行調整。
10、不要有多餘繩子,以防寶寶拉扯發生危險。


延伸閱讀:
(1)睡眠問題基本功請先閱讀此三篇文章↓↓↓↓:
 小寶寶的好睡眠(上)(瓜老師版之新生兒使用說明書) 
 新手媽媽問題熱門排行榜1-如何訓練小睡與小睡啊你心中疑問大解析(上)
 新手媽媽問題熱門排行榜1-小睡提早醒來怎麼辦?(下)
(2)新手爸媽引導規律作息常犯錯誤:
【瓜老師信箱】常見提問1:我的孩子好像不愛睡覺!一新手爸媽常犯的錯誤(1)一我不敢讓孩子去睡覺 
【瓜老師信箱】常見提問2:我放孩子上床但是她哭很久,哭到我都要崩潰了-新手爸媽常犯的錯誤(2)

其他延伸閱讀:
其他睡眠細節,包含寶寶的睡眠(小睡與睡眠)、睡床如何安排以及規律作息的概念等,阿慈過去曾經寫過幾篇文章,裡面也有修補充說明,提供各位做參考:(請新手媽媽也能參考這幾篇文章及備忘錄,比較能夠進入狀況)
作息與基本概念:經驗談1(這些日子領略的心得)︰給寶寶品質好的小睡與規律生活
寶寶晚上睡覺的基本概念:經驗談2︰寶寶夜間如何乖乖睡覺
寶寶晚上睡覺的操作方向:經驗談3︰寶寶夜間如何乖乖睡覺操作方向及備忘錄
以及後來又寫了一篇補充的備用錄:老王賣瓜之新手媽媽備忘錄︰關於睡覺這件事
以及日夜顛倒的經驗談: 老王賣瓜之新手媽媽備忘錄︰ 關於日夜顛倒這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rundum 的頭像
    corundum

    慈的生活雜記/育兒亂搞日記之新地盤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