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大食怪寶寶吃飯用的碗比寶寶的臉還大...應該是阿慈辛苦塑型(頭型)有成,讓寶寶有偶像劇的小帥臉...寶寶,以後你就會感激老媽我啦!以後是亞洲小天王(木村拓哉第二)時,星媽我一定跟記者邀功說這頭型可是我每天晚上爬起來幫寶寶翻身顧的啊!←到時候誰要聽你這個歐巴桑說話啊!)

今天中午,勤儉持家慈決定把寶寶不愛吃的食材炒一炒當成午餐,
黃豆芽+放太久有小腥味的吻仔魚,然後又加了一點秀珍菇(因為買太多,不炒放久也會壞掉)

這樣「以冰箱保存期限為前提」的組合炒出來的菜,吃得阿慈差點淚眼漣漣,此三樣一起炒,黃豆芽把吻仔魚的腥味襯得更為明顯,而吻仔魚則畫龍點睛地提出了黃豆芽的青澀味,而秀珍菇像是過路人,味道獨立地跳脫出來。

有夠難吃~.~

要不是為了不浪費食材,請任何有頭腦的眾親友,不要輕易嘗試這樣的組合。

但人的潛力當真無限,吃了幾口,太陽穴直跳,青筋都快冒出來,正想高唱:女人何苦自己為難自己!之時。阿慈說服了自己,這樣的組合又健康又省錢還可減肥,於是慢慢的,舌頭居然能自行分隔出三種食材的味道,讓自己好似獨立吃了三道菜(真是厲害啊厲害!阿慈再次把自己潛力逼到極限),就這樣,也就把午餐給吃完了。

唉!被發現了,阿慈又講了跟與今天標題文無關的前言,真是抱歉(要戒掉囉嗦的前言習慣,好難)

正文由此開始
今天是要介紹我家寶寶加了肉之後的食物泥進階版。
我家寶寶食物泥已經逐步脫離寶寶口味,食物泥甜味的部份開始降低。逐漸邁向大人的成熟口味!

寶寶食物的派別:食物泥派VS稀飯派
食物泥吃到寶寶這般年紀,就會開始分出兩派說法,
也就是食物泥派VS稀飯派。

百歲醫師認為,在寶寶臼齒未長出來前,無法研磨食物,便無法吃成人的食物,所以要給寶寶吃食物泥。可以讓無法像成人一樣咀嚼食物的寶寶,攝取到均衡的營養。等到臼齒長齊後,再給寶寶吃成人的食物。

但過去一般的習慣,長輩多屬於稀飯派,先給寶寶吃煮到非常爛爛爛的稀飯(等同於食物泥軟爛度),然後慢慢減少稀飯的水分,進階成軟飯,到最後就直接餵寶寶吃乾飯。
而稀飯派還會質疑食物泥派的寶寶只吃食物泥,沒有機會練習咀嚼,到時不會嚼飯(台語)。
長輩們也覺得噁噁爛爛的食物泥,根本不是食物。
(所以每次返鄉,長輩老是要阿慈給寶寶吃稀飯,不要再吃小寶寶吃的食物泥了。)

其實食物泥可以提供非常多樣化的營養不像稀飯只侷限能煮爛的食物。(像是小白菜、香菇等食材根本無法煮爛給寶寶吃,而能熬爛的食材如高麗菜,如果熬到爛,大概維他命C等營養也流失光光了。)

依照阿慈對寶寶的觀察,寶寶對於咀嚼一直具有高度興趣(所以免擔心啦!),一有東西咀嚼(有時食物泥會有果汁機意外沒有打爛的菜或肉),就會高興地嚼嚼嚼,不肯吐出來給媽媽(所以寶寶並沒有因此不會咀嚼,咀嚼應該屬於生物本能),因為寶寶最終都嚼不爛,最後就會硬吞下去(因為你只有六顆門牙啊!孩子!),但是也就因為是這樣,多吃個三口,寶寶就開始覺得不好玩(嚼太久很煩),不耐煩而拒吃。

我家寶寶對吃飯超沒耐心的!(充分遺傳到公子的沒耐性)



百歲醫師的讀者網站,也這樣寫著:「很早開始吃稀飯等大人食物的小寶寶,不見得就能獲得比吃食物泥寶寶更好的咀嚼能力,因為這些吃稀飯的寶寶臼齒沒長出來前,能吃的食物很少,所以有些會以配方奶為主要營養,這樣的習慣到了兩三歲,有的寶寶還是不喜歡自己咀嚼吃飯,吃飯吃的很少,繼續以牛奶為主,反而更慘。」(摘錄網站版主的回覆)



所以阿慈還是採用食物泥派,偶爾飯後給寶寶吃小塊餅乾,確認寶寶也有練習到咀嚼能力。

上週打預防針看醫生時,醫生也非常讚賞阿慈的食物泥作法。(瞧!有專家背書了喔!)
(前面媽媽們的寶寶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寶寶只喝奶不肯吃固體食物,有的寶寶則是便秘,醫生一直跟媽媽們重複強調寶寶要跟大人一樣吃均衡的食物,還要天天五蔬果........講得讓在後頭偷聽的阿慈鼻子都快翹起來,因為我家寶貝可是天天五蔬果+健康肉肉,每天都吃得非常健康健康!沒有便秘也沒有偏食喔!呵呵呵......)

健康寶寶食物泥進階版(11M-12M)

近來阿慈開始降低洋蔥、香蕉、胡蘿蔔等等甜味比例。
由更低調的甜味代替之。
→最近發現菇類炒過後又香又有隱約的香甜,加上菇類的營養,所以最近寶寶餐餐都加入菇類食材(香菇、杏鮑菇、秀珍菇、鴻喜菇、雪白菇等等均受寶寶歡迎)

以下為我家寶寶(11M-12M大)的食物泥進階版,

寶寶食物泥的主體,仍然是以清爽又健康的高麗菜,現在一天可以吃掉半顆。
(大食怪到底把食物吃到哪裡去?每餐都吃到330ml,體重卻一直沒啥增加,寶寶的胃應該不小心有跟無底洞或宇宙黑洞有四度空間的連結吧!)

好像吃食物泥的寶寶都是這樣,體重並不會增加太快,阿慈猜想是食物泥營養完全被吸收了,所以沒有虛胖的寶寶。

蔬菜:高麗菜+其他蔬菜(青江菜、小白菜、菠菜、胡蘿蔔等任選1-2種)+菇類((香菇、杏鮑菇、秀珍菇、鴻喜菇、雪白菇任選2種)
蛋白質與鈣質:高湯(偷懶沒熬湯就用白開水)+肉類(牛肉、豬絞肉、豬肉絲等任選1種)+植物性蛋白質(米豆、毛豆、豆腐等任選1種,但也可以都省略不加)
澱粉:白飯
水果:蘋果或香蕉泥(之前混在食物泥,現在改為飯後再獨自吃)

肉類方面,雞肉味道比較淡,所以大致上還是用牛肉或豬肉,炒起來比較香。
另外,最近根據醫生的建議,把油脂和澱粉加多,(原本排骨熬湯後的油,就沒有撈很多)原本的蔬果份量還是維持原案。

料理準備上
除了高麗菜用電鍋蒸好外,其餘食材都切絲或切小塊,不加油不加調味料,放進平底鍋裡快火大炒,炒出香味後,加水(或高湯)以及煮好的白飯,稍微悶一下,就可以放進食物處理機裡一起打。
大概十分鐘就可以做好寶寶食物泥(註:此乃不含洗菜時間)

(照片:寶寶食物泥的食材準備...炒完後真的好香好香喔!)

今天的食材有加一點點南瓜(低調的甜味),雖然寶寶討厭南瓜,但是混在這麼裡面,吃得出來就是食神了!

(照片:骨頭高湯先熬好一大鍋,然後裝小袋小袋分開冰起來,一樣用到地老天荒。。。冰箱真是萬能啊!)

(註:用大骨熬湯實在太油了,後來阿慈都用小排骨熬湯,因為有機食材店沒有賣所謂賓仔骨。)

放進食物處理機裡,分層放好,不到一分鐘,食物泥就打好囉!
(照片:分層放的食材,好像地層喔!...備註:照片中是錯誤示範,應該要把肉類、米飯、有硬梗的蔬菜等比較難打的放在最下層,好打的高麗菜要全放在上層。)


這樣打好的食物泥,大概只夠吃三-四餐(沒辦法,大食怪食量太大),阿慈通常只留下連著三餐的分量,多的就會分裝到食物袋裡(變成媽媽牌愛心即食速食包)去冷凍了。
寶寶最愛吃現打的食物泥,就算含有不喜歡的食材,通常第一次也會吃光光,所以要判斷寶寶喜不喜歡該食材,得等第二次吃冷藏加熱的食物泥才會揭曉。

為了不要讓寶寶變成大美食家(這樣以後會不合群,可能會不屑吃平民食材之類的,然後就被同學排擠←阿慈真是用心良苦的好媽媽來著!),所以阿慈並沒有每餐現打食物泥,以免以後媽媽想偷懶寶寶還不肯吃。。。

而且寶寶變美食家只會累到媽媽←每餐都很挑嘴,豈不是所謂的「爽到寶寶甘苦到媽媽」,這大大違背阿慈的育兒之道,阿慈追求的育兒之道乃是寶寶與媽媽皆快樂的大同世界啊!!!

(照片:阿慈做食物泥時,寶寶都會邊玩邊偷看廚房,確認媽媽在幹嘛。)

照片裡的寶寶暴爬到木地板邊就會停下來坐好。由於遊戲旁就是危險的廚房和餐廳,所以阿慈不准寶寶離開遊戲室地板,經過長久的堅持下,現在寶寶在遊戲室就會乖乖待在木地板區域玩耍,不會亂跑到危險區域,當然危險的電風扇也不會去亂摸。

另外,寶寶的「果汁機恐懼症」已經治好了!
阿慈採「逐步推進政策」,打食物泥前,阿慈都會跟寶寶說:寶寶,媽咪要開果汁機,要轟轟轟了喔。給寶寶心理準備(以前還要邊打食物泥,邊在廚房跳滑稽舞逗寶寶笑),慢慢的,寶寶就不會聽到轟轟轟的果汁機聲音就大哭了。

(照片:打好的食物泥)進階版的食物泥已經進步到很稠很稠,幾乎像軟飯一樣,只是沒有顆粒。
為了長輩的擔心,阿慈今天也第一次準備了軟飯讓寶寶試嚼一下。

註:前些日子買的大碗已經又滿了,看來真的是要把臉盆...不...是家裡的大碗公給拿出來的時候了。

這麼濃,寶寶還是很開心地吃了。
這次食物泥,只有自然食材的香味,但沒有加香蕉、胡蘿蔔、洋蔥去刻意煮甜。
寶寶接受度很高。(看來往後不用擔心了,寶寶已經逐步邁向成人食物口味之路)


今天阿慈也有準備長輩說的軟飯,吸飽了排骨湯汁,有肉香也有些自然的小鹹味。
(阿慈吃了都覺得很好吃)
如果寶寶吃得很順利,應該可以讓長輩比較放心,讓阿慈好交差。

很想學大人的寶寶,一看到大人的食物就會非常新奇地想要嘗試。
所以軟飯一[ㄉㄨ]過去,寶寶馬上張大口要吃吃看。
雖然嚼很久.....很開心地嚼,嚼到地老天荒...(註:只限於前兩次,第三口再餵就不肯吃了)
(照片:寶寶第一次吃軟飯)


寶寶愛吃現打的食物泥,通常不到十分鐘就吃光光!
另外的「第一類接觸的」軟飯吃到第三小口,就怎樣都不肯吃了,看來沒耐心寶寶離嚼嚼大人的食物還有段距離。

(照片:寶寶今天也是秒殺食物泥,吃光光!)


這就是我家寶寶最近吃的食物進階版。
不用再依賴香蕉或胡蘿蔔了!

米飯和油脂也加多,希望寶寶乖乖長大又長高,這樣阿慈返鄉才好交代。(這位媽媽滿腦子都是交代交代)

阿慈派的「獨孤求敗之不敗食物泥」武功祕訣與心法,請參考:
經驗分享︰我家寶寶愛吃的食物泥-入門版(9m25d)

餵寶寶副食品的心得報告(8m17d)
或請自行查閱
專區「副食品嗯嗯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rundum 的頭像
    corundum

    慈的生活雜記/育兒亂搞日記之新地盤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