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上起床的貝貝不哭哭,自己在床上玩耍等媽咪來叫。)

壞脾氣貝貝大人的壞脾氣逐漸終止了。(請注意,是「逐漸」不是「終於」,好日子還遠著。)
就在阿慈對著不滿尖叫的貝貝講了一千八百五十遍「不行!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之後。
(講一千八百五十遍還能心平氣和地繼續講第一千八百五十一遍,阿慈想報名「聖人啊聖人捨我其誰」的票選活動。)

突然進入10M中旬,貝貝的行為就明顯改善了。
(阿慈非常懷疑這根本就是反寶寶魔咒再度奏效了,每次在部落格抱怨完,妹妹就會明顯改善)

媽媽必須克服的過渡關卡:尖叫/怕生/分離焦慮症/不受教的壞脾氣
回顧兩個孩子的經驗,阿慈要把5M中期-10M中間定義為「恐怖呀恐怖聖人也抓狂」之育兒大崁站。
5M尖叫期:5M的Baby開始更黏人、更懂得運用尖叫
6M:分離焦慮期,媽媽走開就不停哭,呼喊媽咪回來。
8M-10M怕生期:誰都不給抱,而且是看一眼就大哭(只准自己偷看別人,別人看過來,妹妹就癟嘴哇哇大哭)

里程碑1-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5M-10M有自我主張,聽得懂不可以,卻無法讓自己遵守規範。像我家妹妹是聽到媽媽說「不行」或者語氣重一點,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大哭(先哭先贏?!),生氣時還會兩手亂揮企圖用手抓人。

終於終於....現在....貝貝顯露出『聽得懂人話』的跡象,開始進入『講理』的階段。

回想過去寶寶(老大)的經驗,雖然有點模糊但記得阿慈也曾這樣寫著:「寶寶脾氣雖然壞,卻是個講理的寶寶,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貝貝現在也是如此,如果說過不可以碰也從沒有允許貝貝碰的東西,從貝貝手上拿走,貝貝會乖乖地讓媽媽拿走,不哭不鬧,甚至於還有「啊被抓到」的認錯感覺。
(就算想拿也會以「偷偷摸摸迂迴前進又假裝自己沒有前進」的方式靠近偷拿)

但如果之前曾允許讓貝貝玩過,從貝貝手上拿走,貝貝就會大生氣,大哭抗議。脾氣牙起來跟維蘇威火山要滅絕龐貝城那樣撲天蓋地的噴發。

這點跟寶寶小時候一模一樣,由此可知管教上「態度一致」的重要性。(請拿筆記下來)

也就是說壞脾氣貝貝大人,有些時候脾氣是寶寶和公子激起來的,因為這兩位都是隨心所欲管教派。
(請這兩位也拿筆記下來)

貝貝其實算是很遵守規矩,如果阿慈原本就告誡過「這是哥哥的XXX(某玩具)不可以玩」,貝貝就會「盡量」忍著不去碰,如果拿了被發現,貝貝也會任媽媽從手中拿走不吵不鬧。

偏偏寶寶又愛假大方(很愛主動拿自己玩具給妹妹玩,心情不好就不准妹妹玩),這樣就會造成衝突了。

我們家的玩具分成三種:寶寶的、貝貝的、一起玩的,
寶寶的玩具大部分都會分給妹妹玩(他心情好的情況下),但這位老兄出爾反爾的機率相當高,常常某天就又突然決定,妹妹不許碰!

小孩子這種情緒反覆是非常常見,但是對妹妹的管教就變成絆腳石,比如說,寶寶心情好時,會主動把火車分給妹妹玩,可是他心情不好時,或者他正好想怎麼樣時(誰知道怎麼樣)就不准妹妹拿火車,然後就硬從妹妹手上搶下火車:「妹妹!這是哥哥的!」

明明昨天可以玩的東西,為什麼現在又不准玩???莫名其妙莫名其妙!!!→→這是妹妹的心情。
於是玩具被拿走的當口,貝貝馬上就會大哭抗議起來,生氣亂揮手、亂抓人。
(好像看到壞脾氣公子的縮小版,遺傳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公子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時發起來的脾氣也是屬於火高冒三尺的大火山。)

阿慈只得一直對寶寶反覆解釋:「寶寶!不想讓妹妹玩的,不要給妹妹,不然妹妹會認為她可以玩這個玩具,之後你又不准她玩,妹妹當然就會生氣。」

可惜「反覆無常、隨心所欲」是小孩子的代名詞,於是一個在旁邊跳針盧著哭著『堅持要玩具要玩具要玩具,那是我的玩具呀!』,一個在旁邊又嚶又灰『堅持明明之前就是可以玩呀,為什麼現在又不能玩!!!』,幾次下來,阿慈腦袋裡也要冒火了。

講離題了,這些是另外的故事了,以後有空在[兄妹不鬩牆教養篇]中再講吧!
總之,除掉這些人為的意外干擾,我愛女貝貝已經是個願意聽話的小Baby了。呀比呀比!~~~(含淚狂灑小花)

里程碑2-再度回歸安靜的睡眠,起床哭泣掰掰/睡前哭泣掰掰
妹妹小時候小睡提早醒來也會乖乖看床圍,滿6M後妹妹懂得叫人後,早上如果是自己先起床等沒十秒,就直接切入「本小姐起床了還不來接我」抱怨哭個幾聲(一方面也是早上9點總是餓著,11M前的妹妹餓不得,一餓就發脾氣大哭)。

11M07d早上起床不哭哭。乖乖坐在小床上等媽咪來叫起床。

(感人的里程碑:100/5/13)
後記:從此貝貝早上起床再也沒有哭哭了,偶爾8點多會隱約聽到類似哭一下那種叫人式的試探哭哭,但很快就停了。尤其1Y4M(還是1Y3M?)給貝貝書本陪睡後,每次早上九點進房都看到貝貝坐在看書。

里程碑3-不會離開和室範圍,乖乖自己玩東西等媽咪
關於「不會離開和室範圍,乖乖自己玩東西等媽咪」這件事貝貝小時候不能遵守,老是一直爬出和室,抓回和室還氣得大哭(貝貝!不是指阿慈)。

明明寶寶以前都會乖乖遵守呀!這點讓阿慈深深擔心難道壞脾氣貝貝教養之路如此坎坷?
幸好不是不行,只是時機未到呀!

11M17d這天,貝貝不知道是被雷打到還是怎麼著,突然就決定要聽媽咪的話,乖乖待在和室裡頭。
從此再也沒有試圖爬出來過,即便寶寶在旁邊跑進跑出(寶寶年紀大當然早就解禁),貝貝也不會跟著爬出來。這樣媽媽終於可以把貝貝放在和室放心做家事了。

(照片:貝貝終於遵守和室木地板是活動範圍,不會爬出來了。)

(感人的里程碑:100/5/23)

最多坐在地板邊邊等媽媽。


後來回想一下,寶寶是老大,媽媽可以一對一的帶,所以還很小的時候要他獨自留在和室機率不多,所以印象中寶寶遵守和室規矩好像很簡單。
貝貝則是很小就被放在和室,因為兩個小孩業務量多,阿慈常常在作家事,或者處理寶寶的事情(例如呀我摔倒了,媽媽你快來看這個)),所以貝貝比較小就一直被要求,才會讓阿慈一直覺得怎麼貝貝還學不會呀?也許真相是貝貝還太小的原因。

後記:現在1Y5M不小心爬到和室邊邊地板上(哥哥會到處跑,有時會忍不住想跟著哥哥),阿慈只要說「貝貝,不可以出和室唷!」她就會乖乖爬回和室去。(1歲初不但會乖乖爬回和室,還會作出「打手手」動作,阿慈就會回答:「對!要乖乖待和室,不然會被打手手」(笑))


里程碑4-收斂壞脾氣
過去貝貝洗澡完後,阿慈都會累個半死。
貝貝從包尿布就展開不配合運動,一直亂踢亂動老是要翻過去,穿衣服更是動個不停,還會亂叫亂扭。
阿慈得雙手雙腳齊上,全盛時期,連公子都得來幫忙抓住貝貝。
不管講幾百次「等等!」、「媽媽正在幫你穿衣服喔不要亂動!」、「等一下!等一下!」,貝貝都當耳邊風,執意地亂翻亂扭,搞得阿慈灰頭土臉、槁木死灰,覺得為母的人生也太坎坷,當場想飲毒自盡。

更別說接下來的用紗布和小牙刷刷牙,一場下來把阿慈累個半死。

好友瑩建議要稍稍打一下,讓貝貝警惕到不可以隨便造次。
阿慈試了果然有奇效,阿慈會先預告說:「貝貝!不可以亂動,再亂動就要打屁屁喔!」
還不聽勸才用手拍一下貝貝的大腿(力道控制在有「啪」一聲,然後有點痛又不會太痛)。

被打一下的貝貝起初是發愣,然後就生氣大哭,阿慈必須要做第二次,貝貝才乖乖聽話。

很快的阿慈只要口頭警告,貝貝就會停下來不亂踢踢。

阿慈有設定一個關鍵動作那就是「『好了!』+用手親拍貝貝大腿」,讓貝貝知道這樣子就是結束了,只要一拍大腿,貝貝就可以自由爬走。


後記:後來貝貝有幾個禮拜又變得不聽話,還是要出動「輕打大腿」的動作,然後又安分幾個月,然後又再犯,1歲後的貝貝有些行為就會這樣一直反覆。至於刷牙這件事,突然某天就不再抗議不刷了,某天就會乖乖躺著還會喊「啊」,被刷完紗布和牙刷,阿慈說:「好了!刷好了!妹妹好棒!」,貝貝就會得意地自己拍拍手。

以上就是我家貝貝邁入11M中期後的三大里程碑,來人!!拍手拍手!

附錄:妹妹教養紀錄
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跟孩子認知發展程度有關。大約在嬰兒期7、8個月開始,寶寶記憶力發展更加良好之後,能夠開始辨認媽媽和其他陌生人的不同,開始產生陌生焦慮,分離焦慮也伴隨發生。
另外一個可能因素是可能與「物體恆存概念」發展不完全來解釋,寶寶不能了解物體從眼前消失後,並不是永遠消失,還可以在他處找到
媽媽在眼前消失後,還是會出現的,因此就產生心裡的恐懼和焦慮,展現分離焦慮的行為

「分離焦慮症」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每次離開都告知貝貝『媽咪要走開一下喔!要去拿尿布,等等救回來喔!』讓孩子從一次、兩次、三次分離經驗中,重複學習到原來『媽媽會回來』這件事,進而建立『媽媽離開其實會回來』信任感與理解。

到底要怎麼做呢?因為很多媽媽會問,阿慈乾脆在這裡一併回答之:
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步驟進行,
舉例來說:
妳和寶寶一起坐在地板,通常妳起身寶寶就會馬上變臉大哭,一副「媽媽你要去哪裡!不要丟下我!!」
故一開始選擇轉身就能回來的距離,不要因為寶寶哭妳就馬上坐下來繼續陪寶寶,態度堅定而溫和,邊說明邊讓寶寶看到你只是起身要拿櫃子上的東西,然後拿了坐下來稱讚寶寶,再次解釋『妳看!媽媽只是去拿XXX啊!』
接下來,選擇離開10秒鐘的距離,依然邊走邊說明也讓寶寶看見你往哪邊走。然後以此類推再拉長再拉長分離的時間。只要作媽的清楚對孩子說明清楚,也依照承諾地準時出現,寶寶慢慢就會產生信心等待,媽媽順水推舟地逐步拉長離開的時間。最終你就能暫離一下,寶寶也能自己乖乖玩耍等你回來。(記得回來一定要稱讚寶寶的耐心等候)

你越怕孩子哭越不敢離開,就會加長這段過渡期,另外,偷偷或強硬地與寶寶分開也是錯誤的應對方法,阿嬤輩都會說你不要講話趕快走,切記這種「你先走我墊後對敵」武俠劇的老梗,由別人轉移寶寶注意力,然後再偷偷離開是大NG的作法,因為孩子就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離過程去建立信任感,你每次都偷溜把信用全失,孩子怎麼會相信你,然後媽媽要用更大的謊言或者賄賂買甚麼東西以換得孩子放手讓你離開,都不是正軌。

記得離開要堅定,不要態度反覆,孩子一哭你想沒解釋清楚,又回頭跟孩子解釋,或者又回頭安撫孩子...這樣只會讓你陷入十八相送的橋段,孩子因而理解到的是「只要我抗議媽媽就會躊躇,看起來有希望改變嬤嬤的決定」,他會覺得自己的哭哭奏效了,也許繼續哭鬧你就會繼續留下。
孩子原本可能哭個兩聲就結束,最後被你搞到大哭不止,爸媽的態度


記得也千萬不要急急忙忙奔回來,好像你是被哭聲叫回來的!(嘿!作媽的要有點心機!往後日子才會輕鬆)阿慈的作法都是一臉開開心心(給貝貝看的)地緩步走回來,邊走邊說:『貝貝!貝貝!你看媽咪去拿尿布回來了!你有乖乖等媽媽很棒喔!』

怕生與練習打招呼的禮貌
怕生也是必然的過程,依照每個孩子個性而有程度上的差異,有些寶寶在面對陌生人反應強度很強,哭鬧的抗議行為比較強烈,有些就比較溫和。
這跟膽小沒有關係,比較激烈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懼怕新事物,
(我家寶寶個性比較膽小不敢嘗試新事物,但是怕生的表現卻很溫和。我家貝貝個性大膽,啥事都不怕,但是看到陌生人卻是非常激烈,連她看一眼都不行,但是貝貝很短就克服了。)

阿慈對於怕生這件事的解法就是:不強迫情況下潛移默化地教孩子社交行為
(1)固定對某些特定對象(自家公寓大樓管理員叔叔)練習打招呼。
(2)對(不特定對象)店裡的阿姨/叔叔說掰掰。

像阿慈每次出門/回來快接近家裡警衛亭,就會先作預告:
「寶寶/貝貝!等一下會遇到管理員叔叔!要記得打招呼喔!」

到了警衛亭,阿慈自己會率先開心地主動打招呼,當然管理員叔叔也會非常配合演出(感謝管理員叔叔),然後阿慈就會不厭其煩地低頭提醒寶寶(貝貝),要打招呼喔!一開始寶寶(貝貝)還小,阿慈就會抓著寶寶(或貝貝)的手抓起來跟人打招呼。
「哈囉!我們要出門了!」
「哈囉!我們回來了!我們要回家了!掰掰!」

當然管理員叔叔也非常好心地回應,跟寶寶(貝貝)說哈囉!(再次感謝管理員叔叔)。

慢慢孩子長大後,就讓他們自己打招呼(阿慈永遠都會作[未到現場先提醒]、[自己率先打招呼]兩項),沒有打招呼也不會責罵,阿慈只會再次把寶寶(或貝貝)的手抓起來跟人打招呼。離開現場後,阿慈會說:「寶寶/貝貝,剛剛你忘記跟管理員叔叔打招呼囉!沒關係!下次要記得喔!」

到店裡,如果比較熟的店就會一開始就打招呼,離開時也會說掰掰。
媽媽先打招呼:「哈囉!」轉頭:「寶寶/貝貝,你有沒有跟阿姨說哈囉!剛剛阿姨跟我們說哈囉耶!喔!你有做很棒喔!/喔!沒關係,不然等一下再跟阿姨打招呼好了。」

如果不熟的店,阿慈會觀察店員,如果店員是屬於那種「是親切的+會注意到孩子,會善意回應孩子打招呼」,然後離開時抓時機,趁店員有注意到自己這邊時,自己先跟店員說掰掰,然後要寶寶貝貝跟親切店員說掰掰!

其實教孩子打招呼的關鍵在於:
1.事先告知、給他準備的時間。
2.自己以身作則。孩子是從耳濡目染爸媽的行為中,去發展自己的行為。
3.保持「打招呼」這件事是個快樂而正面的經驗。故過程中需要爸媽私底下耐心引導與不責怪。

回想看看自己為什麼喜歡跟某些人打招呼,因為你打招呼時會看到那個人的笑臉,或者那個人總是朝氣十足地跟你打招呼,讓妳也感染到好情緒。喜歡打招呼是因為打招呼讓自己會很開心,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從打招呼中感覺到開心,感覺有禮貌的世界真的好好喔!而非硬扣「我們要有禮貌」的說教。

當累積越來越多陌生人善意回應的經驗,孩子就會建立「陌生人並不可怕,我打招呼還能讓他對我笑」的自信,開始幾次主動打招呼都得到媽媽的稱讚,甚至孩子會喜歡上這種成就感,而不排斥跟陌生人打招呼的禮貌行為,變成快樂、會大方打招呼的小孩。

補充實例:我家寶寶貝貝的打招呼之路
我家寶寶在這過程中,由於個性謹慎,剛滿一歲時會在玄關或在電梯中,自己就會先舉手揮揮(就是練習),每次都讓媽媽笑到內傷。但有時到了管理員伯伯面前又害羞地決定不打招呼了。
生活小記︰揮手(12m18d))一直到2Y多就能到處打招呼而不會害羞了。

我家貝貝則是一開始就是沉默,媽媽說的話似乎都不擺在心底(不像寶寶小時候還會努力練習),阿慈就是一直抓著貝貝手揮揮,然後講著同樣的台詞:「貝貝!剛剛你忘記跟管理員叔叔打招呼囉!下次要記得喔!」
然後有一天貝貝就突然會跟著一起跟管理員叔叔揮手掰掰了,之後貝貝就會觀看媽媽和哥哥的行動而決定自己行為。反正就是什麼都會跟著作。

另外,聽到關鍵字也行:
聽到媽媽說:「掰掰」,貝貝舉手揮揮說掰掰。
聽到店員對我們說掰掰,貝貝也會舉手揮揮跟著說掰掰。


以上,就是三項baby常見讓人頭痛的行為,報告完畢,

阿慈的忠告就是:加油!熬過來就海闊天空了。
(當然前方還有很多其他育兒崁站,不過5M-10M這崁是baby期中最坎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