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台寫的一本書,也是阿慈很愛的一本書。
不過為什麼阿慈也要對寶寶說,孩子你慢慢來呢?
是因為我家寶寶個性非常急、非常急、非常急...(像他爸爸一樣,噓!小聲點)。

個性急的優點是做事果斷,但是如果做決定前沒有適時的沉澱,那就變成莽撞了。
所以阿慈總是多給寶寶一些時間,當寶寶在觀察東西時,完全不打斷寶寶,讓寶寶好好觀察後再進行。

寶寶的確慢慢變成謀定而後動,
對於有興趣的事物,能夠定格好好觀察,但急性子的本性還是常常會跑出來。

寶寶個性有多急呢?
照片裡是寶寶前一陣子,自己吃飯吃到急到哭出來,真是讓阿慈想笑又不敢笑(唉又內傷了,這應該做人父母共同擁有的內疾吧)。

性子急的寶寶


先稍稍講一下前提,寶寶從16M開始改成吃稀飯,順便學自己吃飯。
阿慈從沒有特地要求寶寶要自己吃飯。而是當寶寶一直搶湯匙,想想時候到了,所以阿慈也就順水推舟地給寶寶一只湯匙,從此阿慈也只有在寶寶學著用湯匙時,會趕緊順勢地稱讚寶寶,或者趁寶寶心情好時幫忙修正拿湯匙的方式,如果寶寶不想自己吃或不想學了,阿慈也不會勉強。當寶寶不小心把食物吃掉了,也從不指責寶寶,阿慈總是笑著說沒關係沒關係。

16M寶寶開始拿湯匙後的一個多星期,有一天寶寶就突然決定要自己吃。(真是有夠急,才剛拿湯匙而已,還不會走就想飛)
他很努力地舀碗裡的食物,但是用湯匙還不熟練的他常常失敗,不是舀不起來,就是好不容易拿到嘴邊,卻掉到圍兜兜上。寶寶氣得大哭,作媽的慈當然趕緊安撫寶寶,要寶寶「慢-慢-來---」
慈:「寶寶,慢慢來,沒關係啊!」
寶寶繼續舀食物失敗,繼續生氣。
慈:「寶寶,掉下去沒關係啊!」
寶寶氣自己能力不夠,繼續嘗試,然後又繼續氣得哭出來。

慈:「寶寶,不然像上次那樣,媽咪幫你舀到湯匙裡,你再負責拿起來吃」(過去幾天,寶寶也喜歡這種半自助學吃飯的方式,偶爾會用這樣方式學吃飯)
寶寶拼命搖頭,湯匙握得緊緊的,抿嘴含淚堅持要自己來。

阿慈一直安慰寶寶:「寶寶很棒了啊,只是寶寶還小還不熟練而已,以後多練習就好了,慢慢來啊」。
然後又趕緊幫寶寶把稀飯換到貝親易舀碗裡,易舀碗中的食物比較好舀,情況有些改善,當然還是失敗次數居多,而且寶寶常常忘記,會把湯匙面朝下,而讓食物掉下來。

當然寶寶看到食物又失敗掉下來,繼續發脾氣(實際上是寶寶拿湯匙的握法錯了,但寶寶也不肯讓媽咪教正確的握法,堅持要自-己-來--!)。
可是自己來又很急,又不允許自己出錯(寶寶你也太嚴以律己了吧!)
就這樣吃一口,又發一次脾氣,又吃一口,又發一次脾氣...(簡直是沒完沒了的惡夢啊)
看寶寶掉進一個死胡同裡,阿慈勸道:「寶寶,不然先讓媽媽餵好不好,你再慢慢學啊!」
寶寶拼命搖頭,堅持要自己吃,然後繼續陷入「努力舀-失敗-生氣大哭-又努力舀」的死胡同循環中。

阿慈實在無計可施,只見寶寶舀太少也哭、舀不到也哭、食物掉下去也哭、食物黏到手上也哭(註:都是生氣氣哭,到最後怎樣都哭←因為寶寶已經失去理智了啊!)

慈邊幫寶寶清理引起寶寶生氣的黏黏食物,邊安撫著寶寶:「寶寶已經很棒了,吃到這樣就好了,好不好,其餘下次再吃再練習...」
寶寶頭搖得超激烈......「不依不依我不依」!

最後寶寶堅持吃了大半後,終於累了(啊啊啊媽咪早就累了啊)。
慈:「寶寶吃到這樣就好了,媽咪幫你把圍兜兜拿下來」
寶寶才終於微微點頭。

慈摸摸寶寶的頭,稱讚寶寶很棒、試著自己吃飯,然後讓寶寶從餐椅下來,梨花帶淚的寶寶這才滿意地乖乖下椅子。結束這場又哭又鬧的急驚風吃飯記(幸好,後來再也沒有發生過)。
吼!實在有夠求好心切的急性子。


固執的寶寶
除了個性急外,其實寶寶還有一個性格在十一個月到一歲左右就慢慢顯露出來。
就是:表面上很隨和,總是笑臉迎人,但是實際上......很-固-執------。

其實啊這件事,阿慈和公子在剛開始看到一點點端倪之後,就已經對愛兒將來的個性了然於胸了。
因為就好像在照鏡子一樣,人怎麼不暸自己呢。

...阿慈和公子表面上一副隨和可親的樣子,
實際上,兩個人個性都反骨得不得了,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命令我們往東,我們一定轉頭往西、往南、往北,就算要繞地球一圈也不願意「照別人說的」往東走,

當然我們不會正面與人衝突,嗆回去說「什麼!我才不要往東。」
被社會化到老奸巨猾的我們,會笑笑說:「啊!往東走,嗯嗯嗯」,然後心裡OS說:「你是哪根蔥,要你管」,然後心裡想盡各種方法,琢磨要怎樣不往東也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註:當然此等惡習只限於私人生活上,工作上就不會了,我們倆可都是非常敬業的優良員工)

既然爸媽都這樣子了,生出來的小孩要不反骨也難啊。

而寶寶又遺傳到阿慈謹慎的個性,對事情都要有把握後才肯去做。
這過程中他會不停地觀察觀察觀察,然後私底下偷偷修正自己的作法。
(阿慈一直覺得「我不甲意失敗的感覺」這句台詞,根本就是為我家寶寶量身訂做的。

君不見世上所有的小孩都邁開大步走走走,只有我家寶貝還在地上快爬。
只要試圖拉他走路,就看見寶寶一屁股坐下來,寧願給你拖,也不願邁步走走看。而且還會很生氣爸媽的企圖。

某天,寶寶突然決定要走路了,從此到哪都要人家牽著走,沒得牽也會扶著牆壁、櫃子走。
走得又快又好,而且非常愛走路,跟前一天完全不肯走路相差十萬八千里。

當然會走路了,等不及的長輩們,命令又下來了:「妳要拐他、偷偷放手,這樣他才會走」

寶寶當然不買帳,只要感覺把拔媽咪要放手了,馬上自己先蹲在地上,或者先發起脾氣,嗚嗚嗚地要媽咪不可放手。勸誘的、鼓勵的、拐騙的...通通沒有效,由於阿慈不是喜歡逼小孩(自己都討厭別人囉囉嗦嗦的push,自然也不喜歡去push小孩←push是要看情況的,不是每件事都需要緊張兮兮地在後頭推啊推)

結果過不到幾個禮拜,最近阿慈在廚房煮飯時,就看到寶寶開始練習放手走路,他會自己偷偷的練習,扶著左門框然後放手慢慢走到右門框。接著下午就看到寶寶走到離櫃子幾步路,試著自己放手不扶地走最後幾步路。隔天寶寶就在把拔媽咪面前表演放手走路了,並且非常得意地接受爸媽的讚美,從此寶寶再也不排斥放手走路這件事,反而到哪都興緻勃勃地主動試著放手走路。

真的很有趣,我的寶貝真的對每件事都是非常勤奮而認真。但前提是:讓我自己來!!!
如果做錯了,寶寶自己還會很懊惱、發脾氣。
於是阿慈總只是默默地看著寶寶的動作。

介入的時機要拿捏得宜,偶爾要當沒看見,偶爾則是適時地鼓勵寶寶,讚美他對每一件事的勇於嘗試(因為寶寶給自己的壓力已經夠大了)
當寶寶挫敗發脾氣時,阿慈總是會說:「沒關係啊,寶寶很棒了啊,你只是個小寶寶,當然沒有辦法一開始就成功啊!」(好像在哄「幼童版」的公子喔←糟!又講了公子壞話)

有時也覺得很好笑,阿慈從沒嚴格要求寶寶要自己練習用湯匙吃飯、走路或者放手走路等等。
阿慈偶爾會問寶寶要不要走路啊?要不要怎樣啊?如果寶寶搖頭,阿慈就會尊重寶寶的意願,不會去逼他或用各種方式去Push寶寶。

所以......哪來這麼要求自己的寶寶啊!是月球上來的嗎?(阿慈一直以為自己做事要求完美是來自小時候母親的教養,現在才知道,此等要求完美的個性是遺傳遺傳啊!由老媽傳給自己,現在又透過DNA傳到寶寶身上,不過至於「好強」的個性到底遺傳誰,這就有得吵了....)

所以面對這樣的寶寶。

對於學習,阿慈總是默默地讓寶寶自己去試,而不出言干涉他。
給寶寶無限的自由與時間,讓他依照自己的步調去學習,
阿慈的育兒重點是要找到讓寶寶學習動機,而不是設定各種課程練習計畫。
(當然心機慈偶爾也會推寶寶一把,但是要推得神不知鬼不覺,才是高竿啊。)

這就是我可愛的好強而固執的寶寶啊!


題外話
講到個性,突然想到題外話-有關規範這件事。

也幸好,從小阿慈就給寶寶瞭解規範這件事,
所以寶寶雖然固執但卻講理,雖然很堅持但也知道這世界是有規矩,有界線的。哪裡是危險的,哪裡是安全的,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例如,在外頭餐廳裡大叫是不對的,是會影響別人的,在大自然的草地上是可以大吼大叫、自由奔跑的。
不然依照寶寶固執的個性,沒有從小規範,軟硬不吃的他,恐怕就要無法無天了。

那天我在看「豆芽不上安親班」作者的新書「蝴蝶,走走看看」,作者一段話讓阿慈心有戚戚焉,作者這樣寫著:「一歲的孩子,大部分的大人不相信,他們可以講道理,所以什麼都不講,每天孩子起床一哭就趕忙去安撫、伺候張羅。日復一日,從此認定一歲的小孩都該是這樣,有需要就亂哭亂吵,久了,大人開始抱怨孩子難帶、自己辛苦。其實不必這樣,孩子是可以講道理的。只是這講道理的習慣最好趁早養成。」

真的非常認同這段話。
不管是怎樣的小孩,從小就溫柔而堅定告訴他世界運轉的道理,並不會侷限他的發展,而是讓他了解界線在哪裡的情況下,更自由、快樂的發展。

所以不是我生了一個好帶的小孩,而是從小我就帶著他,讓他學習、知道界線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