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閱讀之前,本篇為老王賣瓜自誇文(版主定時會發病請見諒),而且內容很長很囉唆,怕無聊者/不耻者請勿點入。
(看來瓜老師這個病再這樣發作下去,恐怕得另闢一個瓜老師專欄了)



很喜歡寶寶接近大自然,阿慈無法解釋的自己為何這麼偏執於大自然這件事,感覺只要有陽光、微風、草地,讓寶寶吹吹風看看風景,就會覺得:嗯嗯!今天有盡到育兒責任-愛兒過了很健康的一天。

照片上是阿慈最喜歡帶寶寶來的公園,因為有大樹、大片草原,還有很多很多(搞不好有一百隻)的麻雀和松鼠。
寶寶每次都看到很著迷。

刊頭照片就是阿慈喜歡的親子作家出的新書(汪培珽,「管教啊管教」,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身為忠實作者的慈當然在第一時間就已經買到手,看個痛快。
書中某章節抬頭這樣寫著:只要你相信他會改變,他就會改變。

對這句話,真是心有戚戚焉啊!過去常有網友媽媽問我怎麼讓孩子睡過夜,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叫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我常常說:想要孩子怎樣怎樣...,你自己就要先相信你的確能讓他怎麼樣。如果媽媽在帶領孩子的過程一直質疑自己,那你表現出來的態度就不夠堅定到讓孩子能夠改變,孩子是敏感的,當你在質疑自己時,你的作法與態度也會變得搖擺,這樣你就無法達到你的目的。

帶小孩時「態度堅定與一致性」是最重要的


我家寶寶在外又乖又聽話,眾親友看了都「誤」以為我家寶寶很好帶,很好說話。
才不是呢~~~其實我們家寶寶個性很固執又拗(不信!請看VCR!←哪來的帶子啊)。
純粹是寶寶會撐,媽媽更會撐.....努力努力不停地調整、說道理.....

好啦!講這麼多就是要講育兒之路可是很辛苦的啊!打斷牙齒和血吞啊!(←有那麼嚴重嗎?)
當然又要來爆料我固執愛兒的最新近況。

很久沒有報告我愛兒的近況了。
自從1Y7M事件後(請參考:育兒心得分享:關於一歲多孩子哭這件事(1Y7M))寶寶沒啥特別狀況。

一切呈現美好狀態。

像是公子要出門,阿慈要出門,只要說清楚自己要去哪,何時回來。
寶寶就會很乾脆地跟爸爸或媽媽揮手說「掰掰!」,然後回去繼續玩耍。
在家裡也不黏著阿慈要抱抱。而阿慈不舒服時,寶寶大部分時間(當然還是會有某一兩天特別黏人)也能乖乖在一旁看書、玩玩具。乖乖吃飯、乖乖順手收玩具。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平靜無波的日子。
感覺一切否極泰來,爽爽慈又要跳起感謝育兒之神的舞(還要幫寶寶提名宇宙模範寶寶同時),
碰的一聲,命運之輪又開始慢慢的喀喀喀轉動了~~。
(育兒之神OS:這位媽媽你以為育兒之路這麼簡單啊!)

今天就來分享阿慈與我家愛兒磨啊磨的最新血淚史。
瓜老師語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要好帶是媽媽磨出來的(拭淚~)。

寶寶反叛期(1)?!口是心非的寶寶老是踢到自己的鐵板
寶寶進入1Y9M開始有些反叛的情形,似乎有些愛說不,不知道是不是進入所謂的「寶寶反叛期」。但有趣的是,有些情況因為媽媽的「無欲則剛」,讓寶寶的「不」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
所以一開始還蠻好玩的。

慈:「寶寶,來換衣服,要出門玩玩了!」
寶寶搖頭不要,還故意跑到客廳去玩小車子。
慈:「寶寶,不換衣服就不能出去玩,你不換衣服,那在家裡囉。」
 (不出門就算了,老媽省得辛苦還要推車推上推下)
寶寶嚶嚶嚶:「不要!不要!玩玩!玩玩!」
趕緊蹦蹦蹦跑過來乖乖穿衣服。

慈:「寶寶吃飯囉!」
抱上餐椅。
寶寶搖頭:「不要!不要!」
慈:「寶寶,你不要吃嗎?是你愛吃的小飯團喔!」
(寶寶很愛海苔,當阿慈判斷寶寶不是很餓時,會做小飯團給寶寶吃,還可順勢把寶寶不愛的青菜等營養玩意兒都夾帶進去)
寶寶搖頭。
慈馬上依照寶寶意願,把飯團端走。
口是心非的寶寶馬上破功,伸手挽留媽媽手上的飯團:「團~~團~~」
慈:「寶寶要吃飯糰嗎?」
寶寶:「團~~團~~」
慈把飯團放回餐桌上,寶寶乖乖開始吃起來。

有時吃到一半,寶寶也想表達他的不要。
開始搖頭「不要!不要!」
慈:「寶寶,不要吃了嗎?」
寶寶搖頭:「不要!不要!」
慈:「那媽媽端走了?」或張口假裝要吃:「那媽媽吃掉囉!」
寶寶急:「嚶嚶~~要!要!」
然後又乖乖吃起來。

起床後,通常換完尿布後,阿慈負責關燈,寶寶會去關空氣清淨機和丟尿布。
有時寶寶忘記了,抱著愛熊磞磞磞就要跑出房門去。
慈:「寶寶,你忘記空氣清淨機了,要來關嗎?」
寶寶反叛心起:[不要!不要!」
慈:「ㄛ~好吧,那媽媽關,嗯~(停頓)~~這是要按哪一個???....」
寶寶磞磞磞跑回來:「嗯~嗯~」搶著自己關掉空氣清淨機。

換完尿布,
慈:「寶寶,你要拿去丟嗎?」
寶寶:「不要!不要!」
慈:「喔,好~」阿慈起身要去丟尿布。
寶寶嚶嚶抗議起來。
慈:「你不是不要?原來你要丟啊!」把尿布拿給寶寶。
寶寶接過尿布,快走到垃圾桶,掀蓋丟尿布。慈摸摸寶寶的頭:「寶寶好厲害啊!自己丟尿布」

也許眾親友會問,如果寶寶堅持不要換衣服?堅持不要吃飯?
那就不要換衣服,也就真的不要出門了啊!
如果真的不要吃了,那就不要吃了。
反正沒有出門去玩,損失比較大的是寶寶(這年紀的寶寶,有機會可以出門玩可是大事!!!)。
反正餓肚子也是寶寶在餓,寶寶很清楚現在不吃,就是要餓肚子等到下一餐才吃。而如果真的是他愛吃的東西,他故意說不,媽媽收起來他就吃不到了,反正怎麼反叛吃虧都是自己,還是算了吧!

這就是「無欲則剛」,「不去做」對誰影響比較大,誰就站在下風啊!
寶寶說「不」,對媽媽生活一點都沒有影響,反而是寶寶自己權益遭受損失。
因此有時候,我家寶寶的反叛到最後都自討沒趣了。

當然施行上還是要有些心機,
例如:如果這次出門是一定得出門,阿慈盡量提早讓寶寶「穿衣服」準備出門這個動作,給自己時間餘韻。不要剩五分鐘,再不出門與朋友聚會就要遲到了,這時才要求寶寶來穿衣服,那你也失去自己的籌碼,只好幫寶寶硬穿衣服。搞得自己累寶寶也累。

例如:阿慈要求寶寶吃飯前,阿慈腦袋裡早就飛快地轉過,寶寶現在到底有沒有肚子餓?上一餐是不是4-5.5小時前吃的?上餐吃了多少?吃的又是什麼?中間有在吃什麼不容易餓的水果嗎?
所以阿慈通常是確定寶寶肚子餓,才會跟寶寶說,現在要吃飯了。
也會盡量確定自己端上來的菜,是寶寶想吃的。

把事情佈局好,誰比較從容,誰就在這場「我不要」、「你一定要」的老掉牙戰爭中贏了。
(啊~~哈哈哈!寶寶啊!你玩得過人稱媽媽界諸葛孔明慈嗎!)

寶寶反叛期(2)?!拉扯拉扯~口是心非的寶寶,你乾脆一點好嗎?
不過事情雖然是如此,但有時還是會有拉扯讓人疲累的劇情。
(不然怎麼會叫做「寶寶反叛期」,別以為當媽那麼簡單啊!)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吃飯時間。
是的,說到吃飯,寶寶會從遠處飛奔而來的完美畫面不再。慢慢對吃飯失去新鮮感的寶寶,最近開始決定「玩比吃飯有趣多了」(這決定可苦了阿慈~~)。

最近吃飯常上演的情節如下:
慈:「寶寶,吃飯了。」
寶寶搖頭不要,還故意跑到客廳去玩小車子。
慈:「寶寶,吃飯了,你肚子不餓餓嗎?」
寶寶搖頭:「不要!不要!」

通常阿慈說吃飯,都是確定寶寶應該是餓的時候,所以阿慈會給「可能口是心非」寶寶再一次機會。
慈:「寶寶,過來餐廳,要吃飯了,你先看看吃什麼,不要吃就算了。」
寶寶掙扎,要嚶嚶抗議起來。
慈:「寶寶,媽媽說過,吃飯時間就是要在餐廳吃飯,你先吃吃看,如果不餓再不吃。」

這時候,寶寶會有兩種反應,乖乖跟著走過來餐廳,當然更多時候是原地繼續哼哼嚶嚶~~
如果阿慈有力氣就會原地跟寶寶繼續說明「吃飯要在餐廳吃」這條家規,不過通常害喜慈太累沒力氣時,就直接拉著寶寶的手到餐廳,通常肚子餓的寶寶抗議力道不會太強。

抱上餐椅。
寶寶很堅持繼續搖頭。
裝上桌子。
再搖頭,搖到阿慈都擔心寶寶頭要搖到腦震盪了。。。

過程中,慈仍然不厭其煩地講同一件事:「好等等,要吃飯了,是你愛吃的魚喔,你先看看,不要吃就算了。」
對小寶寶而言,講的話(要求)不要太複雜,故阿慈習慣幾句話重複來重複去。

通常肚子餓的寶寶看到愛吃的食物,會改變心意,還會急著幫忙拉桌子-因為他本來就是「口是心非」。如果寶寶看到食物還沒有改變心意,阿慈就繼續依照之前跟寶寶的約定:「吃ㄧ口,不要就算了」

但更多時間...唉....是屬於「其實我想吃,但是我偏不要說我要吃」...(聽起來好坳口喔)
阿慈問寶寶要不要吃飯,寶寶還是拼命搖頭。
慈:「好吧!你真的不餓,不吃,那就算了。」(做媽的要信守對寶寶的承諾)
阿慈把食物收起來,準備把寶寶放下餐椅。

有趣的事情來了~~寶寶開始嚶嚶嚶不要不要!
(是的,這位「口是心非」的寶寶肚子根本是餓的)

慈:「寶寶,你不是不要吃飯嗎?不吃就下來了啊!」
寶寶急了,繼續嚶嚶嚶。
慈:「你要吃嗎?」
寶寶伸手拿湯匙,開始舀來吃。

慈假裝不記得寶寶剛剛才演了一部「本人一點都不餓」的戲碼,摸摸寶寶的頭,稱讚寶寶乖乖吃飯。然後讓寶寶自己吃飯

這種「裝模作樣」的反抗其實還蠻累人的。
有時太累阿慈不想用收桌子這種大動作,會把食物拿起來作勢要吃,寶寶當然又嚶嚶抗議,表示「不要給媽咪吃,我要吃我要吃」,然後寶寶才又乖乖張口吃。...(註:當然如果寶寶真的不吃,阿慈就會真的吃下那一口,因為阿慈從不騙寶寶,這樣才能確保寶寶相信媽媽說的話都是當真的。)

就這樣拉扯啊拉扯,情節有長有短,有時候是寶寶吃飯吃一半,突然又說不要吃,收起來又嗚嗚抗議,才乖乖繼續吃,吃了五口,又搖頭說不要吃,說要收起來,又抗議然後再繼續吃....磨人啊~~
(也許第一次寶寶說不吃,就算寶寶抗議還是該把餐收起來。不過阿慈還是希望寶寶多吃點,所以吃飯時間會特別磨人←天下父母心啊!)

阿慈會把時間掌握在30-40分鐘,也就是整個用餐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如果寶寶第三次搖頭不吃,或者這樣磨超過10分鐘,阿慈就會不顧寶寶反對把餐收起來。

當然也有吃飯很順利的時候,寶寶啪啪啪把飯吃了,搖頭不吃就是真的表示不吃,很乾脆。
當然也有寶寶真的不餓,也就直接讓寶寶下餐椅去,不吃了。
(阿慈從不哄、勸、逼寶寶吃飯,或者以利益交換吃飯,寶寶如果真的表示不吃那就是不吃。)

只是當寶寶想要表達「我要反叛」時,吃飯情節還是會這樣上演的。
超累的。

後記:最近這兩個星期又研究又實驗,終於初步研究成果出爐。

對於這種「裝模作樣」的反抗,就是裝傻相信就對了(宣告破案!)
寶寶吃到一半就不吃或者裝傻在玩,摸來摸去就是不肯吃,阿慈就會對寶寶說:「寶寶!不吃嗎?是不是飽了?如果不吃媽咪就要收起來了。」
把飯收起來,管他嚶嚶哭著說:「飯!飯!飯!」,也不再「還是寶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地又把飯放回去,然後又陷入「寶寶拖著不吃飯-收飯-哭-給飯-又不吃飯」的循環。

幾次下來發現,如果寶寶真的餓就會很認真吃飯。如果真的在那裡摸,其實寶寶是不太餓的,就算跟他磨菇也只是磨得多幾口飯(而且是少得可憐的幾口)。何苦為幾口飯打壞自己的情緒,打壞寶寶原本的用餐規矩。
阿慈也不再把食物拿起來作勢要吃,來引誘寶寶吃,因為有時候寶寶抗議不是因為餓要吃,只是小孩子心理捨不得放棄而已。

其實回頭理性看看,某幾天寶寶吃的東西也許少,但也沒少到哪裡去,體重也持續往上。而那些磨到耐心快沒只求寶寶多吃幾口的日子,實際上也沒讓寶寶多吃幾口,只看見寶寶笑嘻嘻地一直在吃飯時間摸魚,旁邊是頭上快要冒煙的慈。所以阿慈放掉手中那條拉扯的線,也就沒有和寶寶拉扯的煩惱了。

吃飯還是交給寶寶決定,至於胖瘦當然還是交由上帝決定。一個媽媽能做的有限,難道真要拿垃圾食物把寶寶灌個虛胖,這樣也沒有意義。

寶寶反叛期(3)?!-搞怪,我不尬意被命令的感覺~~
另一個「不要!我不要做」的現象,跟「口是心非」不太一樣,通常是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原本你一提,寶寶就會很樂意去做,現在卻老大不願意了。

之前的寶寶是小天使、小幫手,樂得做任何像大人的事情,主動得不得了。
例如:「寶寶過來!」、「寶寶說謝謝」、「寶寶去把水杯拿過來」......
以前寶寶都很樂意去做,磞磞磞開心地當媽咪的小幫手。

現在可不是這樣了,這樣也不要,那樣也不要,
你越講寶寶還越進入「不理性」狀態地,撐在原地ㄍ一ㄥ很久。妳還可以看見他反叛的眼神。

隨著寶寶長大,這樣現象越來越常見,讓阿慈不得不想著:「難道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不過碰過幾次釘子後,諸葛孔明慈很快就抓到事情的緣由在哪裡。

答案就是:寶寶不尬意被命令的感覺!

寶寶個性原本就固執、很堅持己見,
隨著年紀越大,有一個現象越來越明顯,那就是聽不得命令句。(寶寶啊你果然是你爸媽的孩子,不喜歡被命令!)

同樣一件事,只要是「被命令」的,或者感受到是「被要求」的,反正只要聽到命令句的語法,寶寶馬上變得難搞起來。
原本樂意做的事,也會故意不去做。

阿慈和公子個性天生反骨不愛被命令,所以阿慈很少用命令句與人交談(自己不喜歡被命令,自然也不會用在別人身上)。故在寶寶身上碰幾次釘子,阿慈馬上知道寶寶長大了,不再喜歡被命令了。

但這樣的拉扯卻常發生在個性強勢的公子和寶寶之間(嘆息~~~)。
因為公子非常習慣用命令句說話(習慣到讓阿慈也很想對公子開扁~~)。

比方說:
公子幫寶寶把車子撿起來,拿給寶寶,寶寶高興接過來。
公子:「寶寶,你沒有說謝謝!」(語氣下沉,很明顯、不容爭辯的語氣)
寶寶敏感地感覺到「自己被命令了」,抓著車車,眼神故意飄到其他地方,假裝沒聽到公子的話。
公子:「寶寶~~把拔幫你撿車車,你要說什麼?」
寶寶不講話。
公子:「寶寶~~」
寶寶:「車車,走走走」(想轉移話題)
公子:「寶寶,車子走走走,那把拔幫你撿車車,你要跟把拔說謝謝」(公子繼續堅持)

....最後為了不讓爸媽的要求被忽略(這是阿慈堅持的教養原則:父母說出的要求不可以被忽略),阿慈只好出來圓場,引導寶寶說出謝謝。
但是有時候就會卡得很僵,甚至於要祭出罰站的威脅。

其實這件事很簡單,
只要在把車子拿給寶寶時,用提醒的語法就可以。
車子拿寶寶,如果寶寶忘記說謝謝,慈提醒寶寶:「寶寶,你要說謝謝喔~」(溫柔、順口的語氣)
寶寶:「謝謝!」
慈:「寶寶很棒喔!這樣很有禮貌喔!你這次忘記了下次要記得喔!」
母子皆大歡喜,寶寶也更記得說「謝謝」這件事,可以討好大人及受到稱讚。


此法放諸各個情況皆行,例如:
慈:「寶寶,吃飯要小心喔,你這樣子會沾到飯粒」
寶寶:「飯粒!」開始小心把桌上飯粒捏給媽媽,還很得意自己有注意到飯粒。
慈:「嗯!對啊~寶寶很棒,有很小心在注意著!」

寶寶笑呵呵,一臉得意。

有時阿慈在電腦前工作時,寶寶很愛坐在阿慈的大工作桌上玩,但是桌上是不允許站起來的。
慈:「寶寶,不可以。媽咪有沒有講過,小朋友能不能站在桌上?這樣很危險,站起來會怎麼?你會掉下去,然後很痛很痛。」
寶寶乖乖坐在阿慈的工作桌上。接下來,還會提醒自己說「坐!坐!」(
噗,超可愛!)

所以阿慈私底下最常提醒公子的是:「你不要用命令的」。

越強勢(或急性子)的人越容易用命令句去與人交談,而講話也是一種權威的顯示,故有時候就會落入「權力」的相奪:「我要你聽我話!」VS「我不要聽你話」,到最後事情被擺一邊,兩個人淪於「要不要照你話去做」的意氣之爭。

當你碰到輩份比你小太多的寶寶,更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都是命令句。
很多爸媽有這種迷思,以為自己簡單開口命令,寶寶就會照做。
養小孩哪有那麼簡單,又不是養小狗小貓。


其實說穿了,就是要記得尊重寶寶。
講更白話一點,反問自己,你喜歡聽到這樣的話嗎?如果不喜歡也就不要這樣對待你的孩子。
(要記得你的孩子通常跟你(或另一半)的個性是相似的,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寶寶就是了)

阿慈不拐騙寶寶,其實只要語氣對了,你是可以讓寶寶照著你的想法去作很多事情的。
瓜老師育兒守則第8條:作爸媽的要有心機啊~~~~開口前,先想想自己講的話。

如果孩子不吃硬,又何必跟他硬碰硬,去搶奪那個「權力」??
講話要有技巧,對孩子也一樣。

如果忘記這項守則,寶寶整天就很不聽話,其實真的不聽話嗎?其實是你的語氣逼他愛反抗的。

備註:慈只有什麼時候會用硬的語氣呢?
主要是「危險的」以及「剛剛才提醒過兩次以上,而寶寶卻故意再犯」
慈:「寶寶,不可以碰電線!」
寶寶乖乖收回手。
慈:「寶寶,媽媽剛剛說過兩次了喔,你又忘記,要怎樣?不可以碰媽咪工作要用的滑鼠~~」
這個時候寶寶也會乖乖聽話,因為他知道是自己做錯,而且媽咪也提醒過他。

寶寶反叛期(4)?!-還沒進入狀況,不要!不要!不要就是不要
其實這點跟上面第三種情形也很類似。
所以天賦極高的諸葛孔明慈,某天就突然領悟對付之道了。

這年紀的寶寶記性的確很好,但是他們有個通病,那就是不能像大人一樣很快跳離現在狀況。
比如說,
寶寶正在玩車車,你把洗澡水放好了,過來把寶寶一抓:「寶寶,洗澡了」
寶寶說:「不要!不要!」
你不理寶寶的抗議,硬抓到浴室,但你試著逗寶寶:「寶寶,玩水水囉!你看鴨鴨在這裡,啊拉拉拉拉(裝滑稽想逗寶寶笑)」
寶寶不理,邊生氣邊哭到呼天搶地。
逗幾次下來,失去耐心的你生氣了,變臉:「寶寶,為什麼哭,本來每天就要洗澡,為什麼洗澡就要哭?」
寶寶不依,站在浴缸裡,哭得更厲害。
你更生氣:「寶寶,再哭就要打手手喔,哭什麼?!」

(以上情節在阿慈家前一陣子常上演,但是阿慈不會告訴你,那個和寶寶衝突的人是我家急性子又愛命令的公子,噓~~再講公子的壞話,阿慈就要被休妻了。不過感謝公子讓阿慈可以領悟到很多育兒之道)

答案是:不要在寶寶正在做什麼時,強迫他做另一件事。你要給他心理準備啊~~~
在八百年前就預告寶寶接下來要做什麼,提醒他,這樣會把你與寶寶之間的衝突降到最低。

寶寶在玩車子,慈:「寶寶,等一下要洗澡澡了喔」
寶寶可能接受了,也可能搖頭說不要。

如果寶寶看起來不太想洗澡的樣子。
阿慈便開始進行道德勸說+心機引導:「寶寶,每天都要洗澡啊~洗澡洗香香,聞起來很舒服喔~~你今天玩了一整天,洗澡這樣可以把身上細菌都洗掉,就不會生病痛痛了。你看把拔、媽媽每天也都要洗澡洗香香,然後去睡覺啊!」(這部分是道德勸說)

然後阿慈開始邊逗寶寶,邊跟寶寶講洗澡好玩的地方在哪裡....(不過通常這時候公子就會接手,耍滑稽是公子的強項)....這部分就是心機引導了,讓洗澡這件事很好玩,慢慢進入『現在要洗澡』狀態寶寶,覺得很好玩,笑呵呵地跟著公子去洗澡了。

像是週末出遊一整天,玩得很開心。回到家門前,阿慈就會開始跟寶寶講:「寶寶,天黑黑了,等等我們就要洗澡,因為我們今天在外面玩一整天,不但臭臭的,而且有很多細菌.........(講一大段解釋為何小寶寶要洗澡).........然後洗完澡,我們就要睡覺覺囉,因為睡覺會....(緊接著又是一大段預告洗完澡後是睡覺)......」

這樣子有「先講」,寶寶就能慢慢(並乖乖)接受等等要洗澡、睡覺的事,也不會無法收心而一直抗議。如果沒有先講,反而寶寶一進門繼續爆衝,又跟把拔玩得很瘋(這位爸爸常常忘記要幫愛兒收心這件事),突然跟他說「好了!結束現在要去洗澡」,寶寶一定又哭又抗議的。

以此類推,你想要寶寶等一下做什麼?提早跟他講,讓寶寶有心理準備,不要把專心玩到一半的寶寶硬是拉離。(就算寶寶沒有在玩玩具,他也可能是在跟爸媽在鬧來鬧去....反正就是要給寶寶時間作心情轉換的動作)

寶寶反叛期(5)?!-自爆?!不講理不講理我就是不講理!!!!
這點還蠻傷腦筋的,每發生一次就會讓阿慈元氣大傷(感覺要到深山去重新修煉個幾百年,才能恢復元氣)。

說到這點,面對堅持不講理的孩子。
睿智前輩媽媽們傳下來的「獨孤不敗」管教招數就是:用~講~~的~~~堅持到底,就是你的。

但是執行上遇到強烈困難時,阿慈總不免回頭懷疑起來、想放棄起來。
幸好,好友瑩總是一再不厭其煩地叮嚀阿慈:「他聽得懂的,你就是用講的,講一遍講兩遍講三遍,就是要講、要堅持。」
(註:最後證明好友瑩說的都是對的,努力終究會苦盡甘來。)

上個星期,寶寶開始發生一些很奇怪的事件。
就是會無緣無故自爆!
寶寶的個性急,有時急過頭,自己無法處理情緒,就「蹦!」自爆了!
(忍不住回頭看公子,這父子還真像啊~~到底是公子個性像小孩?還是純屬急性子性格特徵??)

有一次是因為肚子餓急著要吃,但是飯菜還很燙,燙到了。又餓又氣,就產生「不理性的自爆現象」。
寶寶大哭~~~搖頭不要吃飯。
慈:「寶寶乖!就跟你說等一等,你又急著吃就燙到了。乖,媽咪幫你吹涼涼,這樣可以吃了。」
寶寶繼續大爆炸,搖頭不要吃。
慈:「寶寶不要吃,那下來。」
寶寶緊抓著湯匙,又大搖頭哭著不吃。
慈:「要吃,不然媽咪餵你好不好?」
寶寶把媽咪的湯匙推開,繼續鬧脾氣大哭,湯匙撥著飯,撥著撥著不知道想到什麼生氣,又氣得把飯撥得桌上都是。
慈:「寶寶,你要吃就吃,不要吃就下來,不能把飯撥得到處都是,你看這樣媽媽得清理,不能這樣子。」
(通常這時候阿慈就得按耐下脾氣,輕輕柔柔地堅持,因為如果這時候還用命令句指責,寶寶會更抓狂。。。阿慈的聖人獎章大概已經要貼滿一整面牆壁了!)

寶寶自爆得很厲害。完全進入一個無解的循環:生氣不要吃-但是不吃又肚子餓,更生氣-還是得吃飯,可是自己在生氣不要吃.......

阿慈最後只好不顧寶寶的抗議,把寶寶抱離現場,讓寶寶冷靜下來。
過半小時後,再讓冷靜下來的寶寶去吃飯。

這算是還能知道比較合理的自爆。

後來通常是一點點小小的不如寶寶的意,結果寶寶就自爆大哭。
有時候在家裡,一回頭寶寶就蹲在地上大哭。
哭得阿慈和公子一頭霧水,還得回頭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通常是小事)。

慈是不喜歡寶寶隨隨便便就用哭來順自己的意。
慈:「寶寶,要什麼用講的,不可以用哭的。」
寶寶繼續爆哭。
最後阿慈都得使出最後通牒「寶寶,媽媽說不可以這樣亂哭哭,再哭就要去罰站了」
寶寶才會嘎然停止哭泣。
然後阿慈就又要一場漫長的道德勸說,解釋為什麼不能如他的意,為什麼不准他做。
通常都得動用到「罰站」這項威脅,才能讓寶寶不哭,然後阿慈才能進行道德勸說。
(當然阿慈是言出必行,如果寶寶哭不停,下一步就是馬上被抓去房間罰站,不是說說威脅而已,所以「罰站」很有效用)

但近來,這種突然之間的自爆、不願講理的情況,實在太頻繁了,頻繁到阿慈都失去信心。
想著是要放棄還是要繼續好好跟寶寶解釋。(因為很多「不准」是之前就已經說過好多次了)
而且總不能常常抬出罰站出來吧!(太激烈的方法常常用,最後會變成沒有用,所以一定要珍惜著用)

幸好就在此時,救星駕臨!!!阿慈最愛的親子作家汪培珽新出「管教啊!管教」親子教養書。
乖乖捧回家重新練功。
看完,讓阿慈又再次堅定自己的方向。
當媽媽的就是這樣,有時很孤獨,有時也會常常回頭質疑自己的作法,明明知道是對的,但還是不免質疑起來。

當晚準備洗澡,寶寶突然就蹲在浴室前地上自爆大哭。
慈問公子:「怎麼了?你罵他嗎?」(寶寶很不愛被命令)
公子:「沒有啊!我只是說『要洗澡,然後把拔浴室在放水不可以進去』而已。」

阿慈腦袋飛快運轉著,快速回想前因後果,推測出兩點:
寶寶被限制不能進浴室,生氣了。
愛玩的寶寶不想洗澡,因為洗澡代表著要上床睡覺了。

不管如何,這些都是之前講過好多次的事情,包含:「晚上九點小寶寶就要睡覺」、「浴室放水時不能進浴室」。

好累喔~~
阿慈提醒自己,面對的是小寶寶不是大人,還是打起精神,蹲了下來,跟寶寶開始了[落落長]的解釋:
(註:其實公子有時候也很難搞←原來阿慈的聖人性格是這樣磨出來的,噓!小聲一點

慈:「寶寶!寶寶!你聽媽咪講,不能生氣哭哭。」

寶寶繼續大哭,[我不要我不要],一副很生氣的模樣。
慈:「寶寶,每個人每天都要洗澡,爸爸媽媽也都要洗澡,大家都要洗澡,洗澡洗香香很舒服啊。而且你今天到處去玩,身上會有很多細菌,細菌就會讓你生病,到時候你就會痛痛不舒服,所以每天都要洗澡。」寶寶哭聲變小了,但是表情還很固執的樣子。
慈接著解釋第二件事:「寶寶,媽咪跟你說過很多次,平常可以進浴室,但是當浴缸放水的時候,就是...你聽有轟轟轟放水聲時,這時候你就不能進去。因為水燙燙,你會受傷,一定要有大人陪,你才可以進去,現在轟轟轟放水時,水會很燙,你燙到就會痛痛,比跌倒還要痛痛的,所以媽咪才不准你進去」。。。此時剛好水龍頭的水量突然變大,阿慈趕緊趁機說:「聽,有沒有突然還轟轟轟更大聲,好可怕,所以我們聽到這樣水聲就不要進去,快跑快跑。

寶寶點頭。
慈:「這樣知道了喔,以後聽到轟轟轟水聲,要趕快走開,知道嗎?」
寶寶:「知道~」,然後乖乖跟著媽咪走開了。


呼~~~


這次寶寶是很明顯地表示聽懂了,給阿慈很大的信心(感謝汪培珽啊!感謝育兒之神啊!)(又註:這兩者是不一樣,請不要誤會了)

育兒之神有時就會展現出神蹟,給點甜頭,讓阿慈能夠堅定自己的教養道路。
是啊!細細講理還是有用的。

再次化解了危機。從此阿慈又開始細細解釋事情的日子(以前只有講部分,現在會講更多,希望自己不會變成愛碎碎念的歐巴桑。)

寶寶反叛期(6)?!-我要玩玩玩玩,我不要睡覺!!!!
前一陣子,寶寶睡不著會爬起來開音樂鈴,然後聽音樂鈴睡覺(很像大人睡覺前要看看電視,才睡得著)這幾天,寶寶對於睡覺也開始堅持意見了,如果睡意不濃,聽完故事書後,想繼續玩不想睡覺。

於是阿慈又想到書中的情節,於是也如法炮製。
慈:「寶寶,九點了,媽咪不是說過小寶寶九點要睡覺?」
寶寶:「不要!不要!躺~~躺~~」(硬要躺在大床的枕頭上繼續玩,不肯給媽咪抱到小床睡)
慈:「寶寶,媽咪跟你講,晚上九點了睡覺才能讓你的腦袋休息,腦袋有休息,才會變很聰明喔!還有小朋友都是在睡覺時長高的,你的脊椎骨裡面有造骨細胞(這位媽媽也講得太複雜了吧!),他們就是趁你睡覺時才能造骨,然後你就能長高高,手、腳也會長長,像小哥哥一樣高...」
寶寶插嘴:「把拔~」
慈:「對!也會長得跟把拔一樣高,而且會比把拔更高
(夾帶媽媽自己私心的期望)」
寶寶又插嘴:「馬麻~~」
慈:「對!也會長得跟馬麻一樣高...也會比媽咪高喔~~」
(心中嘀咕像媽咪幹麻,媽咪這麼矮,擔心一語成讖,萬一真的只長跟媽咪一樣高怎麼辦,趕緊又多加一句比「媽咪高」)

寶寶似乎很滿意可以跟爸拔媽麻一樣高這件事。
慈又繼續講:「還有寶寶肚子裡面有住小精靈,他們工作一整天也需要休息,所以你要睡覺,才能讓小精靈休息啊!」(這位媽媽覺得剛剛造骨細胞太複雜,現在又加了個小精靈這種擬人化,整段話聽起來還真七零八落...←臨時編的,就包容一點吧!)

寶寶很買帳,好像覺得「自己睡覺,可以讓肚子裡的小精靈休息」這件事很棒,滿意地伸手讓媽咪抱抱。
阿慈把寶寶抱到小床上,又補一句:「趕快睡了喔,這樣才能在睡覺時長高高喔。」
寶寶又插嘴:「把拔~」
慈:「對!會跟把拔一樣長高,而且比把拔還要高(再度私心強調「會比把拔高」這件事)」
寶寶完全沒有抗議抱著熊熊在小床上,翻身等睡意。
(註:到第三天,阿慈又講同樣的理由時,寶寶甚至很積極地要睡覺,非常認真要讓小精靈休息,真的超可愛。)

小結語:奇蹟式的改善
寫這一小段,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有名的「寶寶魔咒」。
不過近來的媽媽的溫柔碎碎念解釋果然發生效果了。

寶寶之前總是乖乖等著媽咪叫他起床,就算早起也會耐著性子等著。

上上星期,寶寶起床又開始等不及地哭哭找媽媽,
然後看見媽咪進門後,當阿慈說:「寶寶!站起來媽咪抱」時,也總是不肯從小床上站起來,卻一直堅持要媽媽抱。
(備註:寶寶二手小床的欄杆是卡住不能移動的,每次阿慈都得隔著高欄杆把寶寶抱下床,所以需要寶寶先站起來,阿慈比較不用費力彎腰抱寶寶)

阿慈只好苦口婆心地跟寶寶解釋:「寶寶,媽咪肚子大大很不舒服,你先站起來,這樣媽咪就能順勢把你抱下小床,你坐在小床上,媽咪不能抱你下床,媽咪肚子會痛痛,你不希望媽咪肚子痛痛吧!」

就這樣重複地解釋著,可是寶寶依然堅持坐在床上不肯站起來。

總是要撐很久,只見......一個小寶寶邊哭邊堅持:「抱!抱!抱!」
一個大肚子孕婦也一直在小床邊解釋著:「乖,寶寶你先站起來,媽咪肚子大大,不能夠這樣抱你,媽咪會痛痛~~」
講了許多,只見愛兒還是一直在演:「媽咪你不抱我,好狠心啊!」的八點檔大戲
(寶寶你是半夜都爬起來偷看連續劇是吧!這麼愛演~~)

這樣對峙情節,連續幾天都上演相同劇情,總要撐到最後,寶寶才不甘心地站起來。
(有時阿慈還是忍不住搬出「再不站起來,媽咪要走了喔」的小威脅--當然這是錯誤的)
讓阿慈每天都解釋到心灰,心想:這傢伙到底有沒有聽懂我的話啊!要講幾遍啊!

某天(大概經過一個禮拜),寶寶起床就不哭了。
阿慈進房叫寶寶起床時,看見寶寶坐在床上自己打發時間等媽咪來(不是還沒起床,是真的不哭,好欣慰啊~)。
寶寶看見媽咪,馬上乖乖從床上站起來(喔喔喔~太太太欣慰了)。

故除了現在寶寶睡覺都會乖乖睡覺(因為要好好讓肚子裡的小精靈休息嘛~還有造骨細胞長高)。
起床也不哭。
也會體貼地乖乖站起來,讓大肚子媽咪不用彎腰下去抱。

呀比!同志們繼續努力吧!

(照片:經媽媽不放棄地說理後,寶寶現在睡覺與早上起床又恢復成乖寶寶一枚)






後記:當然寶寶還是會有忘記或調皮的時候(育兒之神啊!你一定要這樣折磨做媽的嗎?!)
某天,寶寶沒有哭,但是一直笑著賴皮地坐在床上,又要玩這又要玩那,不肯站起來讓阿慈抱。
阿慈決定要按照書裡講的更努力點、更耐心點,溫柔地面帶微笑地跟寶寶講了一次又一次,
(這對現在體力超差的大肚慈,講這麼多次還要面帶微笑,還蠻不容易的~~快幫阿慈提名諾貝爾聖人獎吧!--有這個獎項嗎?)

結果重新解釋講到第五次(應該是第五次吧!阿慈沒有特地數),只見奇蹟終於出現了,寶寶笑嘻嘻地站起來,邊說:「站!站!媽咪抱!抱!...換尿布」(還提醒媽咪下一個動作是換尿布)
(傑克啊!真的太神奇,寶寶真的開心自己站起來,乖乖給媽咪抱抱。)

看著孩子就好像在看自己
有時候眾親友會問:為什麼你會這麼了解你的孩子,連寶寶的心路歷程都能摸出來?
沒有錯!阿慈把這猴崽子玩在掌心之間....啊呵呵呵呵呵呵.....(孩子你怎麼可能鬥得過媽媽界的諸葛孔明慈呢!)←這位媽媽也得意過頭了。

其實答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很多事情就會突然透徹起來。

可是到底是哪個角度呢?
其實做爸媽在這點佔了上風,因為遺傳是件很驚人的事情,仔細觀察你的孩子,是否有熟悉的感覺,那些東西你都能在自己或另一半身上去找到。

那天跟公子在墾丁促膝長談,談談身邊朋友的孩子,覺得每個孩子真的都是父母的刻印。那脾氣、那性子,不是這部份像媽媽,就是那部份像爸爸。
阿慈在帶寶寶的過程中,看到寶寶執拗的眼神,固執地站在那裡硬要媽咪過去抱他...
就會想到自己小時候不聽話和爸媽「ㄍㄧㄥ」在那裡的心情,
或者想到我家公子發脾氣的樣子。

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寶寶不喜歡失敗的感覺,這點跟阿慈很像。
寶寶很好強,個性謹慎,這點跟阿慈與公子一樣。
寶寶不喜歡被一再的囉唆,這點也和阿慈與公子一樣,天生反骨-越被唸越要唱反調(想想這對夫妻個性好像真的很不好啊~~~)

寶寶的脾氣就像公子一樣的硬,而寶寶性子急、容易先入為主、無法容許突發狀況、情緒容易自爆,簡直跟公子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寫到這裡,公子又要抱怨說壞的都歸他就對了)

知道寶寶不聽話/發脾氣的路徑之後,自然預防起來就容易得多。
(開玩笑馭夫這麼多年,還不暸解怎麼跟難搞的公子相處,夫妻不是白做了嗎?←應該說早離婚了,還能相親相愛到現在嗎?)

提早跟寶寶說明、解釋,是避免「寶寶臨時抓狂」的不二法門。
「用淡淡口吻去跟寶寶說理與請求」效果比「直接命令寶寶」好上一百萬倍。
當然還有很多方法,原則上就是當你用同理心時,你就能把規矩和管教更有效地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因為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解決方法往你自己身上找就行了。

備註:瓜老師的育兒經驗分享

「詢問」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帶寶寶的過程,阿慈會特地做到一點那就是區分[詢問]與[要求]。
「詢問」能讓寶寶有感覺平常是有被尊重,「要求」那就是必要的規矩,生活的規矩,不容挑戰。
兩者口氣是不一樣的。

教導寶寶的過程中,阿慈會給寶寶尊重,讓他有說不要的權利與空間。
阿慈做事情前,都會先諮詢寶寶的意願。
例如:「寶寶,媽咪要去廚房拿東西,你要跟著過來?還是要在這裡玩?」
例如:「寶寶,要不要來畫畫?你在這裡畫畫,媽咪可以躺著休息。」

當然不是每件事都是用問的。像是吃飯、睡覺這些生活固定作息與家規,阿慈就不會問寶寶了。
通常阿慈在開口「詢問」寶寶前,腦袋會先想好,確定這件事是屬於「詢問」的範疇,也就是說如果寶寶說不要,阿慈也不會進一步再問或強迫他,這點就是讓寶寶知道媽媽有尊重他。

有的爸媽常常問了寶寶,卻又不顧寶寶意願地強作,那根本就是白問。然後才讓寶寶生氣的哇啦哇拉抗議,直到爸媽放棄。

至於「要求」就是有關生活規範的事情,
例如:
吃飯就是要在一個地方坐好吃飯,不可以跑來跑去
睡覺前一定要刷牙
當媽媽說現在是午睡時間,就要乖乖睡覺,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不可碰電線/插座/大人的相機/手機/筆....
要去做其他事之前,要先把手邊玩的玩具收好

除了生活規範外,當然還有些自家的一些小規則
「除非跌倒痛痛等特別情況,不然在家裡不抱抱,自己走路。」
要什麼,用說的,不可以嚶嚶哭,這樣媽媽聽不懂

當然阿慈在說明要求後,通常會用寶寶能夠了解的話盡量加註解釋。
吃飯就是要在一個地方坐好吃飯,不可以跑來跑去,不然你吃東西會嗆到,會痛痛。」(實在很難解釋死掉或者受傷,所以阿慈只好都用痛痛來統稱)
睡覺前一定要刷牙,不然牙齒就會黃黃的,蛀牙細菌會跑出來,你的牙齒就會痛痛,然後你就會哭哭了~~
當媽媽說現在是午睡時間,就要乖乖睡覺,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小朋友時間到了就要睡覺,腦袋要休息。
不可碰大人的相機,你是小朋友容易把相機弄壞手機有電磁波對小朋友腦袋會有傷害...

當你定了「要求」就要確實遵守,包含大人(管教者)和寶寶(被管教者)都要確實遵守。
舉例來說,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會記得所有的規範,有時玩心一來會忘記。
當寶寶再犯(不管是不是故意挑戰或者真的忘記)
阿慈會重伸一遍規則,提醒寶寶。
如果寶寶執意繼續,阿慈就會起身用行動拉開寶寶的手,口氣變重並阻止寶寶。
如果寶寶已經被拉開,還執意要再碰,阿慈就會嚴斥並阻止寶寶,然後來一大串解釋為什麼不可以。

有時寶寶會眼神固執地待在原地,沒有進一步動作,但也不願意走開→寶寶想起來(或知道)不能碰了,可是不碰好像就是順了大人的[命令],實在很不想順大人的意。。。。(也就是說寶寶下不了台階,或者不喜歡被罵。)

阿慈也會起身去把寶寶拉離現場,或給個小台階下,但還是會唸一下:「媽媽剛剛講的,知道了嗎?」
寶寶固執不講話或假裝不看媽媽。
慈:「寶寶,媽媽講的有沒有聽到,不能踩書是為什麼?是因為這樣書會壞掉,我們就沒有書可以看了,而且踩書,書也會痛痛啊!下次不能再這樣踩書,知道嗎?」
直到寶寶表示了解。

千萬這次絕對不能這次放水,下次才又嚴格指正,惟有態度一致,才能教得動孩子。

珍惜並謹慎使用你[命令句]的次數
我家公子主管當久了,對小孩子常使用「命令句」的方式講話。
有些爸媽會有這種省事的誤解,以為用「命令」下完指令後,孩子就會乖乖就範並且照做。
真是好天真的爸媽啊!
當爸媽如果這麼輕鬆,那就不叫爸媽了。

孩子跟狗狗、貓咪不一樣,不是用權威就能壓著走。

【舉例來說】寶寶玩具玩到一半,想到某件事又跑開了,然後就忘了收玩具。
1.錯誤的處理方式:用「命令句」處理孩子的行為
通常遇到這樣情形,
公子就會馬上直覺反應,下命令說:「寶寶~~!你的玩具沒收好,回來收好再去房間。」

這種方式對我家寶寶固執的個性,更是適得其反,也許他本來也不反對收玩具,但是聽到把拔這樣講就不願意收了。

寶寶可能頓在當場,不想[聽令]收玩具,又不敢離開現場。
也有可能直接挑戰爸爸的權威,不理命令,當沒聽見直接跑開。
當然我們不能讓爸爸的命令被忽視。這樣久了,孩子就會認為爸媽的命令不聽也沒關係。

所以阿慈只好起身收拾「殘局」
慈:「寶寶,你忘記收玩具了喔,來!把玩具收好再去房間」
如果寶寶還沒動作,慈會加一句:「啊!一起來,媽咪拿紙箱,你來負責拿積木...」
如果寶寶還是沒動作,慈會起身去把寶寶拉回現場,然後跟寶寶道德勸說:「寶寶,你忘記了喔,媽咪說過玩具不玩,要先收起來,再去房間啊!」然後就一直講、一直講撐到寶寶去把玩具收起來。當然阿慈也會稱讚寶寶記得把玩具給收好。

瓜老師心機育兒法:如果迫不得已,要和寶寶一起收玩具,動作一定要比寶寶慢,例如寶寶一次能拿三個積木,你就只拿一個積木,讓寶寶收大部分的玩具,千萬不要在此時展現你大人的優勢,啪啪啪就把玩具給收完---那孩子收什麼收?這樣是在宣告你收玩具很快嗎?這樣孩子會認為既然大人收得快,就讓大人收就好了...。要有耐心,讓自己笨拙,收玩具是寶寶的事,你只是個笨拙陪同者而已)

當然「先命令,不行才想辦法去圓你的命令」這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好方法。

2.建議的作法-「堅定、平和不帶命令口吻」地「提醒」寶寶
阿慈的標準的作法是「堅定、平和不帶命令口吻」地「提醒」寶寶。
(1)堅定:表示「不完就要把玩具收好」這件事是一定得做的。
(2)平和:表示你不帶任何情緒,就事論事,現在事情就是[收玩具],沒有任何人在挑戰你的權威或故意激怒你。
(3)不帶命令:這點很容易理解,沒有人喜歡被命令做事,想想你自己願意被如何對待,再回頭想想寶寶。

故回到原本的例子:當寶寶玩具玩到一半,想到某件事又跑開了,然後就忘了收玩具。


這時瓜老師要告訴你...(是的,瓜老師又來了,阿慈最近這個病症又牙起來)
瓜老師要說的是:孩子本來就是健忘的,他才一歲多啊,很容易被其他事情佔據就忘了,或是玩心一起,急著要跟把拔玩,就全盤忘記。如果他記得你要稱讚他,如果忘記了呢?提醒他就好了。

所以阿慈順勢呼喚寶寶說:「寶寶!寶寶!你忘記囉!玩具玩具還沒收啊!」
寶寶就會一副「啊!對喔」,蹦蹦蹦跑回來收玩具。
然後就完美結束。
沒有衝突、沒有拉扯。

當然這是心機慈從寶寶小baby時候,就開始播種、佈局的緣故。
沒有錯,如果你從小就有讓寶寶習慣「每次玩完就把玩具收起來」,寶寶一點也不會排斥收玩具這件事,因為他以為天經地義就是得收玩具。
快跟瓜老師ㄧ起從小佈局吧!!!

像是寶寶原本在媽咪身邊玩玩具,聽到公子下班開門的聲音。寶寶就會馬上自言自語:「收!收!」然後快手快腳地把玩具收到箱子裡,如果之前有玩具被他丟到床下,他還會特地爬到床下去撿回來,全數收好了,然後才爬下大床去找公子。

阿慈從頭到尾都沒有命令或提醒寶寶收玩具這件事!
這時候阿慈就會有「流汗播種、歡笑收割」的欣慰。

講離題了,阿慈前面下標是要說[謹慎使用你命令的次數]
謹慎使用你的「命令句」次數,才會讓寶寶買你的帳。
道理很簡單,「命令」使用次數多了,效力就遞減了。
就好像你每天看到通告藝人在上節目,久了你就會覺得那些藝人也沒有什麼稀奇、特別;可是如果今天電視打開是幾百年才會看到的張學友、劉德華,你會轉台嗎?!(這比喻好像不是很好~~)

如果寶寶穿衣服,你也用命令口吻,吃飯,你也用命令口吻,什麼都命令來、命令去,也許一開始很方便也能奏效,久了,寶寶就不買帳了,爸媽只好用更大聲的命令、用夾帶警告的命令、用打的、用罰站...。這跟打牌一樣,手上王牌要慢慢打,一開始就輕易用光手中的王牌,你最後也只能雙手一攤,....哪來那麼多張王牌!

總之謹慎使用「命令句」次數,可以確保你的權威效力。當我們外出時,你想要寶寶遵守規矩,例如不能亂跑、不能擋到別人、不能大聲喧嘩....這時阿慈只要稍稍命令就可以讓寶寶乖乖就範。

同理,除了謹慎使用次數外,也要注意使用的性質。
如果你的態度很一致,從來沒有反覆過,孩子自然知道你的家規是什麼,只要用提醒的方式,就能讓脫韁的寶寶回來。「命令」是用在嚴重的時刻,例如:伸手想拉電線、浴室放水時跑進浴室...,這時候阿慈就會板起來以「命令」口吻要求寶寶遵守規定。一來可以讓寶寶知道違規這件事是非常嚴重的事,嚴重性與不收玩具、不吃飯相比,是更重要的。二來寶寶也會認真看待這件事,記得更清楚,不會忘記而違規。


小心你講出口的命令
通常阿慈開口要求寶寶做某件事前,會想好這件事寶寶願不願意做,如果確定會(或可能會)被打槍,阿慈就不會要求寶寶。這樣才能確保阿慈的要求不會被忽略。
絕不會有阿慈開口要求寶寶做什麼事,寶寶不肯,阿慈就算了。
因為這樣久了,媽媽開口的權威性降低,寶寶慢慢地就不會聽媽咪的話了。

有時會看到爸媽要求孩子(如:安靜下來、不要碰牆上那個髒髒的東西...)
可是他們只是出口講講看孩子會不會真的停止,如果孩子不聽,爸媽也懶得做進一步動作,例如繼續堅持要求,或者化為行動去把寶寶的手拿開、去把寶寶帶離他正在玩鬧的現場。
這種消極的、隨口而出的命令,只是告訴孩子:你對他的管教不是認真的。

阿慈每次看到這種情形都覺得很危險,因為這些爸媽在浪費自己能夠要求寶寶的「扣打」,每次的放棄,都在暗示寶寶,爸媽的話不一定需要被重視、遵守。。。。
如果你讓寶寶覺得你的要求不一定要遵守,
你又如何要求寶寶在餐廳安靜?如何要寶寶睡覺時間該睡覺?如何要寶寶不可以亂碰別人家的東西?

帶一個小孩不是只有給他自由而已,還是要規範他。
不是要做什麼都可以。
這世界上原本就有能做與不能做兩件事,也要讓寶寶學會尊重別人,


當然我家聰明過人的公子,再碰了釘子(發現硬來也沒效)以及瓜老師睿智地點出問題之後。
也學精了,知道要忍住自己的命令句,記得要給寶寶緩衝時間(公子還發明了蜘蛛洗澡澡的故事)
自然家裡風平浪靜的日子也就變多了。

寶寶再怎樣,還是跳不出爸媽的五指山啊,啊哈哈哈哈哈~~~~~(←這位媽媽又開始自High起來)

汪培珽「管教啊,管教」書中摘要:
分享書中很棒的觀念,當然書裡還很多精采觀念與解決管教衝突的方法,快去把書買回家吧!

教養你的孩子,永遠不嫌早

我們心中放了一個錯誤的觀念:他還小,聽不懂,所以不用教。事實上父母就是要在一開始孩子似懂非懂的時候,就跟孩子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溝通模式: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跟他們說明原因。不管他們有多小。(摘錄自汪培珽「管教啊!管教」,頁36。)

跟孩子講說道理,不是要父母刻意委屈討好。
而是,我們必須拿出一種領導孩子的堅定態度,
帶領著他們慢慢養成「通情達理、體些他人」的人格特質。
(摘錄自汪培珽「管教啊!管教」,頁118。)

時間不會幫你解決教養問題。
逃避—父母不可能用逃避的態度,教出一個好孩子的。如果教養裡最關鍵的人—父母,都不打算面對問題了,那孩子的問題怎麼會自行解決呢?......時間真的可以解決或沖淡許多事情,但不包括教養孩子這件事。
現在父母「怕孩子」的這種情緒,還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情況:
怕孩子不愛我。
怕孩子不聽我的話。
怕惹孩子生氣。
怕讓孩子失望......

怕怕怕...然後,父母可能就不自覺地開始使用「物質給予」或「算了算了」,去沖淡和化解自己這種害怕的心態。
(摘錄自汪培珽「管教啊!管教」,頁120。)

最後還是忍不住附上愛兒的照片,這是上上個月跑到台北漁人碼頭玩的照片...那時候還很冷~~
(照片:望海的把拔與兒子--其實寶寶是在找海上的船啦!)


(照片:望海的寶寶)


再來一張,好可愛啊~~眼睛張這麼大。


最最後套一句汪培挺的書中一句話:
養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先苦後甘」的方向。
苦的時間不會太長,就是人格形塑的前幾年;而甘的時間呢?是看不到盡頭的。
                 (摘錄自汪培珽「管教啊!管教」,頁23。)

是啊!堅持下去,美麗、輕鬆的遠景就在前方不遠處,就快要翹二郎腿了!加油啊!
與眾位媽媽共勉之~~~

延伸閱讀:
育兒心得報告:瓜老師話術四部曲(1Y11M)
[兩歲難搞兒破解篇]-說不的日子(2Y2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