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得有點亂,主要是過去對母奶提問回答作個整理。)
先貼部分上來,以後再陸續完成。

變成瓜老師後(到底是甚麼時候,變成瓜老師的呢?)
除了回答作息問題,對母奶方面也有很多人提問,在重複回答一百次後,本人決定把大概的問答整理成文章,另外附上本人嘔心瀝血之母乳原理,供大家參考。這樣瓜老師就不用一遍又一遍重複回答問題(呼~~)。

除了經驗分享外,希望這篇文章整理到最後也能變成一本母乳大成功之教戰手冊。
(不過這工程過於浩大,懶惰慈全部寫完的日子恐是遙遙無期,請眾親友不要太期待)

除了這篇文章外,阿慈還推薦眾親友看:
1.「超級嬰兒通」這本書,裡面就有對母乳非常詳盡的解釋,
2.「母乳最好」
3.過去的相關文章:
哞!我們家真的有一頭牛!(阿慈的母乳媽媽經之1)
經驗分享︰餵母奶之五四三&你可能會遇到的母乳問題(阿慈母乳媽媽經之2)


寫在文章之前
這篇文章是分享個人母奶經驗,給想試試看母奶的新手媽媽們。
不管母乳或配方奶都是哺育孩子的方式,沒有對錯,媽媽可以自行挑選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覺得勉強。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餵配方奶,就不需要往下看。

母奶之樂樂無窮
說到母奶,很多準媽媽們對於母奶這件事很害怕。
也許是因為聽了很多前輩的「錯誤」經驗談,覺得這是條血淋淋之路,導致還沒生小孩就嚇到止步不前,心底想著反正自己也可能沒奶,有就餵沒有就算了吧。

錯錯錯!連三錯!

偏偏母奶這件事依靠就是『個人的意願』,你越消極你就不可能有奶。
(當然也有人天生奶就咻咻咻用噴的,不過那種案例就不在我們討論範疇)

前人錯誤的經驗不要拿來嚇自己。
母奶這件事就跟生小孩一樣,的確會有痛的過程,但是那是一個陣痛期,過了就海闊天空了。
很多事情不用想,因為想越多煩憂越多,或者越害怕。不要想就不會畫地自限,去做就對了。

WTO建議餵母奶餵到兩歲,我們是哺乳動物,餵母奶的確有其道理與珍貴性,研究紛紛指出母奶能讓孩子身體減少過敏、增加抵抗力,生病機率大降,所以要不要讓自己心態更積極一點呢?

說到母奶之路,個人覺得是一條先苦後樂的路。
苦的是:前幾個禮拜吸吮的痛/前幾個月硬塊的痛,以及老是擔心奶量消失/擔心餵不飽孩子等擔憂。
樂的是:
‧到後期不痛了,沒有硬塊也沒有餵奶痛,這時深切感受餵奶時催產素分泌時,身體感受到的舒服與放鬆,還有親餵Baby的親密幸福感,讓人捨不得斷奶。
‧不用泡奶粉,想要出門玩孩子抱著就出門很方便。
‧省下每個月上千的奶粉錢,很開心。
‧外界在流行感冒時,很安心。餵母奶的孩子抵抗力比較強,不容易被傳染,就算真的生病,在媽媽強力持續餵母奶下,孩子也能船過水無痕地很快痊癒。
‧母乳是上天調給Baby完美食物,該給甚麼就給甚麼,母奶裡面全都準備好了,啥腦筋都不用傷。不用在研究奶粉罐上有啥營養,在百家爭鳴的奶粉界挑選適合的奶粉,也不用擔心脹氣/乳糖不耐/過敏/便秘等等使用人工奶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問題。

另外,母乳不僅僅是單純的「食物」或「營養」而已。母乳是由乳腺所分泌,除了營養素之外,還含有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套用現代的話,母乳可稱為「健康食品」或是「機能性食品」--因為除了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以外,母乳也有特殊的健康促進功用,例如:
1. 保護性成分
     因為新生兒的免疫系統並未發展完全,所以母乳中含有一些保護性的成分,保護嬰兒免於受到感染。
2. 促進成熟性
     母乳中含有許多因子,對於新生兒臟器與機能的發展以及成熟相當重要。
3. 代償性
     由於新生兒許多器官尚未成熟,尚未能夠製造一些成長後人體能夠自行製造的物質(或是製造量不足),母乳中含有這些物質,使新生兒免於缺乏,待其漸漸成熟,體內便能自行合成。
4. 營養性
     嬰兒期是一個敏感而脆弱的階段,在人生過程中,只有此一階段需要完全依賴一種食物來滿足其營養需求。在此階段營養代謝的組織及器官的功能尚未成熟,嬰兒無法適當地代謝過多的營養素,只有母乳汁最適宜。

............(下略一千零八個餵母乳好的例證).............
....(糟!被看得出來本人是母乳的狂熱擁護者)....

.....zzzZZZZZzzz...好了別睡了,不說教了。

好啦!讓我們開始準備餵母乳吧!

※※※※要如何成功達到全母奶的生活
1.相信自己。
2.忘記配方奶。
3.坐月子時間咬牙把奶量衝上來。
4.多喝水,多休息,放輕鬆。
(多喝水是重要的,沒有足夠的液體是如何造出奶水)
5.三餐定時,每餐吃得均衡營養八分飽
(狂吃胖到的是自己,母奶不需要吃那麼多的,不要讓自己餓肚子,餓肚子太久的確會影響奶量,因為身體飢餓狀態時,為了保護自己,身體會先把營養都留給自己,因此奶量會降低)
6.每天至少1-2次親餵。
7.初期請準備羊脂膏。
(母奶之路一開始很辛苦,上手後會比較輕鬆,要如何撐過過渡期,記得餵完要塗羊脂膏保護ㄋㄟㄋㄟ頭。)

為什麼說忘記配方奶?
母奶不夠搭配配方奶是OK的。
母奶或配方奶或瓶餵或親餵這是看個人選擇,如果希望想拉長寶寶喝母奶的時間,在前幾個月關鍵時期,要規律擠奶(或餵奶),不要有「依賴配方奶」的心情,用破釜沉舟心情去餵母奶,這樣比較能把母奶量衝上來。

別擔心母奶不能睡過夜的謠傳,瓜老師兩個寶寶加上朋友的經驗,純母奶的孩子也能很快的睡過夜的。

配合配方奶的媽媽,母奶很容易就逐步減少,這是供需問題。
從親餵的角度來看,假設孩子一天總奶量是800ml,你配方奶一天總計給了300ml,孩子就只跟ㄋㄟㄋㄟ討了500ml,身體就會認為原來只需要製造500ml啊!

當然你會說,我是用瓶餵,然後固定時間去擠母奶,身體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多少呀!這方面就牽涉到心理層面了,當有配方奶,人們擠奶就會變成不夠積極,像瓜老師在貝貝(老二),ㄋㄟㄋㄟ軟趴到只能擠出10ml,夜晚那次擠奶瓜老師就努力擠努力擠,左邊擠完10ml,右邊再擠10ml,然後再回頭擠左邊(通常休息一下就能再擠出幾道奶汁),至少擠滿35-40ml才去睡覺。就這樣努力撐呀撐呀,又慢慢把奶量給追回來。

坊間很多書都有提到母奶時的膳食注意事項,這裡就不贅述。
瓜老師主要提醒各位的是:
營養方面盡量注意就好,但最重要的是盡量三餐要吃,母奶與身體之間的關係是:身體先吃飽了,有餘力才把營養分泌乳汁,也就是說當你節食或者忘記吃某餐讓身體呈現飢餓狀態,身體就會為了保護自己身體器官的正常運作,最先削減的是母奶的分泌量,而且母奶的質與量都會下降。

研究指出餵母奶前的媽媽先喝雞精,產生的母奶就有碗糕營養素和抗體,所以你必須確保身體這個倉庫是飽足的,才能確保母奶的質與量(當然也不需要矯枉過正吃到太飽/太撐,這不是一人吃兩人補,你吃下的多餘的熱量全部會變成你的肥肉,不會跑到母奶去的,剛好就好,剛好就好...切記切記...不然就像瓜老師一樣,每次站上磅秤就淚流成海)。

另外,即使打算瓶餵母奶,但如果可以,每天盡量偶爾有1-2次親餵,更能讓胸部知道得分泌乳汁。親餵是最能啟動身體泌乳機制的不二法門。

瓜老師的母乳課
第一章:原理篇-母奶呀母奶我真是搞不懂你呀之這該死的母奶到底是怎麼回事

(1)※※※※母奶怎樣產生?!
生完baby,大腦會馬上分泌泌乳素,這是開始促使身體製造乳汁的賀爾蒙,每當baby開始吸奶時,泌乳素和催產素就會開始分泌。乳暈是乳頭周圍比較深色的地方,不平的表面讓寶寶可以容易找到,也很柔軟,允許baby輕輕的擠壓。當baby吸吮時,輸送乳汁的靜脈竇(乳暈隆起的地方),會發送訊息到大腦:『嘿唷!有人要喝奶,快!快製造乳汁』!

與baby親密接觸也能促使身體分泌乳汁,在『母乳最好』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如何催奶。

『記得,baby不是從乳頭去吸乳汁,乳汁是因為baby吸吮刺激而產生,刺激越多,乳汁就越多。因此正確的姿勢和正確的含住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掌握這兩個竅門,餵母奶就很『自然』了。如果baby姿勢不對,又沒有正確含住去刺激,靜脈竇就沒辦法對大腦發訊息,餵母乳所需的賀爾蒙就無法分泌。』(頁120)

(2)※※※※餵母乳的大坎站-初期吸吮的疼痛以及痛死人的硬塊
第一個坎站-初期吸吮因不習慣的疼痛

剛餵母乳會遇到夭壽痛的坎站,這坎站只是暫時性的,卻是每個哺乳媽媽一開始就一定接觸到。
也因此擊退許多想餵母奶的媽媽們!
即使我們在這裡搖旗吶喊著說:「別擔心,很快就熬過去了!之後一點也不痛了!」

還是很多媽媽喊著:「不管了!不管了!我受不了了~~~~~」

因為實在太痛了呀!
但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咬牙硬撐。

但這個痛苦是過渡的,是有盡頭的!
如果寶寶吸吮方式是正確,你的疼痛只是你的ㄋㄟㄋㄟ的不習慣而在疼痛。
(記住!前提是「吸吮方式要正確」,不正確的方式,就一定會痛,請護士小姐幫你看)

假設要親餵一百次才不痛,長痛不如短痛,不逃避地卯起來餵,大概一個禮拜這個疼痛就能減輕大半甚至消失不見。(如果還在痛,那是因為你親餵次數不夠多,或者你餵奶姿勢不正確,快點再請護士來幫忙)

第二個坎站-乳汁太久沒有被排空,而產生的硬塊
排除硬塊這件事真是每次講到,每個母乳媽媽臉都要黑掉一半吧!
至於硬塊這件事之前已經提過,就不再贅述,請參考:
經驗分享︰餵母奶之五四三&你可能會遇到的母乳問題(阿慈母乳媽媽經之2)

所幸,硬塊的疼痛當你身體和寶寶需要量達到供需平衡時,就不會再產生了,有的人很快就不再遇到(供需平衡機制很好),有些人則比較慢,一般的經驗是前兩個月比較頻繁,之後就越來越少,到了4個月可能就幾乎沒有了。

親餵的媽媽遇到的硬塊問題會比瓶餵母奶媽媽少,這是因為(1)Baby是最強的吸奶器,再強的硬塊都能吸掉(2)親餵讓身體更快達到供需平衡,就比較不容易因為奶量亂增加而讓乳腺塞住。

對於這兩個坎站,瓜老師的忠告:撐過去就是你的,海濶天空,期待天天灑小花的日子

為什麼說撐過去就是你的。
要想想人類本來就是哺乳動物,身體的機制不會設計讓你每次餵母奶都痛到瘋掉,如果母奶真的不舒服,怎麼可能世界上有那麼多餵母奶餵超過六個月、超過一年多的媽媽,她們又不是被虐狂。
以本人兩個孩子合計至今三年半的母奶經驗加上朋友的經驗跟你打包票,真的真的,撐過去就是你的了,而且還很舒服呢!這絕對不是本人母性太堅強,而是真的很舒服,舒服到你捨不得幫孩子戒母奶了呢(不要小看催產素呀!)

(3)※※母奶到底是怎樣運作的呢?神秘的泌乳機制。
兩個孩子全母乳的生活,最煩人的就是這個泌乳機制了,本人算是奶量很大的金牌乳牛級。
坐月子期間就能餵飽孩子外,每天存上幾包母乳袋,老大時期,冰箱不但爆倉還能定期宅配母乳給小姑(每次都30包,真是太牛了)。擠乳器一接上,就能咻咻咻滿180ml,奶瓶一罐一罐出爐。
但是這樣的量產,奶量也能一夜之間咻不見,然後擠半天擠到手抽筋,只能擠出15ml!!!簡直是世界末日呀!

經歷兩個孩子後累積下來這幾年兼職乳牛的工作,終於體認到一點規則。

母奶泌乳機制到底是怎樣呢?

A.母奶泌乳機制平常運作情形
請假想有一組人在你的ㄋㄟㄋㄟ裡頭工作,孩子生出來後,大腦就會收到通知,開始準備工作,但是他們是非常被動的,而且是懶惰到不行,雖然已經站在工作岡位卻一直在打瞌睡,一定要被call,確認有實際需要,才會開始真的工作。

當孩子張口吸吮/或者手動擠奶時,乳暈一受到刺激,母奶工作組就會馬上體認到:「嘿!有人要喝奶,咱們快生產吧!」

孩子喝了80ml不喝了,三小時後孩子又再度喝了80-90ml,幾次下來,母奶工作組就會把生產奶量設定在『90ml/3小時』,然後用這樣的速率去生產母奶。每三小時就準備好90ml給寶寶喝。
(換句話說,就是一小時生產30ml。)
幾次規律餵奶後,身體會很神奇的時間到了就剛好脹奶。

B.追奶
當孩子長大一點需要更多奶量,孩子會主動喝得更多,此時可能情形有三:
(1)看不出變化,實際上已經增量了:寶寶每餐喝很大口但還是五分鐘喝完。所以雖然喝比過去多,但媽媽一點也看不出來,
也許泌乳激素比較強來得及趕得上寶寶增加需求的份量,然後奶量就這樣悄悄增多了。

(2)喝奶時間拉長:連續幾次喝奶都喝到比平常時間還要久,平常是喝滿五分鐘就鬆口不喝,這幾次卻連喝8分鐘或者更久。要知道寶寶在喝奶時,泌乳激素還是在持續工作,持續生產乳汁,所以寶寶喝了五分鐘不夠,他繼續喝,身體也就繼續生產。假設原本只喝80ml,這次孩子喝了100ml,幾次後,身體就會調整每餐奶量變成100ml,到時候孩子就會恢復每餐五分鐘完餐的速度(註:五分鐘這個數字是舉例,每個孩子習慣喝奶時間不同)。

(3)喝奶頻率變得頻繁:平常是3小時喝一次奶,今天卻以兩小時或兩小時半就餓了要喝奶的密集頻率。假設寶寶過去每餐都喝80ml上下,今天寶寶照往常喝完原本的80ml,因為太懶就不再喝(因為喝完完本乳腺內存的乳汁後,要再喝就得更用力吸吮),可是寶寶已經長大其實每餐需要的是100ml,那他就會提早餓了,然後不到喝奶時間就哭著要喝奶。
一整天的頻率刺激下,身體就知道奶量不夠,身體的母奶小組就會加快生產母奶的速度,提高到三小時生產100ml。

→→衍生的困擾:到底是「追奶」?還是養成「純粹把喝奶當點心」的壞習慣?
上面三種情形其實都是追奶,孩子提高他的需求去push母奶工作小組增加單餐奶量。母奶的奶量就是這樣慢慢增加的,所以說親餵的媽媽不用煩惱奶量,孩子就會自己決定自己需要的量。不怕餵食過度,也不怕孩子餓到。
但只有一種追奶情形會讓媽媽困擾,那就是第三種情況:「平常三小時喝一次的Baby,突然一整天都很餓的樣子,大概每2-2.5小時就要奶喝,這種情況大概持續24-36小時就不再發生」。就是我們常講到的『追奶』

通常孩子追奶都是前兩種情形就解決了。但遇到孩子大跳躍的增加奶量(身體突然快速成長),就會讓這樣『追奶』(頻繁要奶)情形變得明顯。

這種跳躍式追奶的次數很少,大多發生在孩子滿四五周還有八周(周數不一定,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不能拿來當定論)。
也因此大多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總次數大概會遇到1-2次追奶情形,但也有可能完全遇不到(因為有的新生兒是直接用單餐喝很多或喝很久去告訴身體,而不是用頻率)。所以這點對新手媽媽很困擾,她不知道她的寶寶急著要奶到底是在追奶,還是只是喝奶不認真,把每餐喝奶當點心喝,或者只是戀上「依賴媽媽ㄋㄟㄋㄟ安撫自己」的壞習慣。

瓜老師的忠告是觀察一天,因為追奶最多只有一天多,如果連續兩天以上都是如此,那就是錯誤的,就要堅持把餵奶間隔拉回3小時一次。
而且請注意,追奶這輩子最多發生2-3次,不要每次孩子提早喝奶,你就又想著:「會不會又要追奶了」,然後很怕孩子會餓到的又把ㄋㄟㄋㄟ給掏出來。

C.奶量減少
當孩子開始喝得少或者你忘記擠奶,母奶溢滿乳腺,此時身體就會產生一個抑乳激素,叫身體不要再產生乳汁,所以如果突然脹奶太久沒有擠,身體會誤以為寶寶不需要喝奶了,而讓身體乳汁驟降。
(請注意:是驟降喔!所以有時候忘記擠奶,雖然當你趕緊排空了,但是可能接下來兩三天都是軟趴趴的,不怎麼脹奶。)此時母奶工作小組就會下定論:「喔!原來不需要那麼多奶呀!」他們就會停工。

母奶工作小組一直在工作,努力地生產母奶,但是他們是輪班制,讓大家都能睡個覺,唯一會讓他們全廠停工,停下腳步的是脹奶,當他們設定奶量是80ml時,乳腺就會挪出80ml的量,太多就不行,當奶脹到一定程度(乳腺再也沒位置儲存生產出來的母奶時)就會脹奶不舒服,太久就會產生硬塊。(神奇的是,當母奶工作者設定目標奶量是200ml時,乳腺中就能挪出200ml位置放置母奶,也不會80ml就脹奶,跟奶大奶小也沒關係,真的是彈性無限的神奇ㄋㄟㄋㄟ)

所以說要規律餵奶,這樣身體母奶小組能夠很清楚的運作,也不怕母奶小組搞不清要生產多少奶,結果下一次生產太多奶量,造成硬塊。

也因此你想斷奶或減少奶量,那就是減少或拉長擠奶/餵奶的次數,就可以逐步把奶量降下來。

(4)實例說明:在醫院的前三天-泌乳激素是很忙的,比牛仔還要忙的忙
寶寶生出來了,趴在你的胸口開始喝奶,母奶工作小組就會焦頭爛額地一直製造母奶,也因此如果喝不夠,寶寶會拉長喝奶的時間,一開始初乳時孩子總是喝到20-30分,喝到自己想喝的量才停手。但是因為初生兒體力有限,對他們來說喝奶是件很吃力的運動,所以他可能喝一喝就又睡覺了。

當母奶被喝了20ml停手,過了三個鐘頭,母奶又被喝了20ml。母乳工作小組就會下結論:「他們每三小時就吸走20ml,那麼算起來我們就以每分鐘0.11ml速率製造奶水吧!這樣等到三小時候,剛好作出20ml母奶給寶寶喝。」

於是母奶大概每三小時就會產生20ml的母奶。
第一天孩子剛出生累個半死(媽媽累/爸爸累/連Baby也很累),所以大部分Baby喝奶還算規律,到了第二天,孩子的飢餓感開始打敗睡魔,於是展開一連串催奶活動。

其實之前喝的根本不夠,於是孩子又喝又喝...喝了大概30分鐘,累了又去睡。兩小時候又哭醒,還餓著呢,又喝又喝,累了又去睡,就這樣一直喝一直喝。
原本想納涼的母乳工作小組,終於體認到原來baby並不是每20ml/三小時,他們就會一直更改工作目標值,算到母奶的需求量大概是每80ml/三小時。

然後他們就會每以80ml/三小時生產速度,生產母奶,然後儲存在乳腺中,等到預定喝奶時間到,剛好產生80ml的母奶(脹奶),寶寶一吸吮就能痛快地喝到80ml,然後喝光光後,寶寶非常滿足地又去睡覺。

★第一天: 5-7 CC如小彈珠,新生兒第一天的胃沒有彈性,餵得太多就會溢出來(溢奶)。
★第三天:22-27CC如彈力球。
★第十天:60-81CC 如乒乓球。

好了!讓瓜老師再次提醒各位,此時就是第一坎站。
媽媽們遇到吸乳的第一個天殺的大坎站-頻繁吸吮的疼痛。
擊退不少想親自哺乳的媽媽們。

衍伸的問題-邊喝邊睡/把ㄋㄟㄋㄟ當安撫物/把母奶當點心吃。
由於新生兒很容易喝到睡著,也因為吸吮媽咪的ㄋㄟㄋㄟ很安心,也可能Baby比較愛睡懶得喝奶。
此時會產生幾個可能問題:邊喝邊睡/把ㄋㄟㄋㄟ當安撫物/把母奶當點心吃。

邊喝邊睡,就這樣一喝喝個一小時,新手媽媽沒經驗,怕孩子餓到,就讓孩子一直吸著ㄋㄟㄋㄟ。
尤其有些孩子,你把ㄋㄟㄋㄟ移開她還大哭。

觀察一下,喝奶是急促而大口吞嚥,喉嚨也有吞嚥的動作。
如果孩子只是慢慢的緩緩的規律吸吮,有時還邊吸邊睡,這就是寶寶把你的ㄋㄟㄋㄟ當安撫奶嘴了。
快輕柔地把手指伸出寶寶嘴中,鬆開寶寶嘴巴,然後移開你的ㄋㄟㄋㄟ(不要硬拉,不然ㄋㄟㄋㄟ會受傷)。

如果你沒辦法判斷,就用時間判斷,最多不要喝超過三十分,超過三十分就是寶寶把ㄋㄟㄋㄟ當輔助她睡覺的奶嘴了。

千萬不要養成孩子這樣的習慣,因為養成後,媽媽會很累幾乎沒有消息時間,孩子也一直沒有學到正確的入睡方式。

衍伸的問題-硬塊
這過程中,母奶工作小組可能衝過頭,設錯假設以為寶寶每三小時需要100ml的母奶,可是寶寶每次只喝80ml,乳腺中儲存的母奶積存太久沒人喝,加上親餵的姿勢讓每次只喝到幾條奶腺的奶量,此時就會產生讓人痛不欲生的硬塊。

這就是規律時間餵奶的重要性,如果規律餵奶,身體中的母奶工作小組就會逐步上軌道。


衍伸的問題-如何衝奶量-
休息是為了產生更多更優質的母奶
時間還沒到,就急著擠奶,你通常沒有辦法擠到原訂的80ml,但是你持續擠還是會有奶。
母奶工作小組再怎麼神通廣大,還是有極限,他們也是需要休息的。有的媽媽急著要衝奶量,就會一直擠奶一直擠奶,或者讓孩子一直喝一直喝奶。甚至於有的小兒科醫師會跟奶量少的媽媽說你要每2小時就餵一次之類的。

其實太頻繁地擠奶/餵奶,ㄋㄟㄋㄟ們沒有休息,也沒有辦法製造那麼多奶的。
因為乳腺一空,他們就會把所有工作小組叫醒,加緊趕工填滿乳腺的倉庫量。

ㄋㄟㄋㄟ需要的是休息補充體力,所以記得規律才是重點,確切告訴母奶每三小時需要多少奶(每三小時餵寶寶喝奶,而且鼓勵寶寶要喝飽)。

所以再衝奶量或追奶時(對現有奶量不滿意的話),你可以再餵完寶寶後,馬上又擠奶甚至於排空ㄋㄟㄋㄟ(排空就是把ㄋㄟㄋㄟ擠光光),告訴身體,每次需要是120ml喔!原本的100ml不夠看喔!


瓜老師的母乳課
第二章:實作篇-讓我們來快樂的餵母奶吧!


一、如何衝奶量?規律規律!積極積極!親餵親餵!
孩子剛出生是建立母奶的黃金期。
(1)剛出生前三天採孩子哭了就餵。
(2)坐月子期間,則是盡量規律3-4小時餵奶(或擠奶)一次,把母奶量衝高並穩定下來。
(夜晚則可拉長4-5小時擠奶一次即可,好方便產婦你能夠好好休息睡覺。)

在這裡補充一點,瓜老師和百歲醫師的主張不同,瓜老師是主張:孩子4M大前建議採3小時餵奶一次,主要原因是(1)初期餵奶頻繁點母奶量好維持(2)3小時一次的頻率,配合的小睡長度對新手媽咪來說,比較容易達成。(3)很多新生兒胃容量其實不大,很容易3小時就餓,所以瓜老師建議3小時一次,對於新手媽咪來說也比較達成目標。
新生兒由於很愛睡,四小時餵奶頻率沒有問題的,他也不會提早餓(因為太愛睡了),故媽媽們想採4小時一次也是OK的。但滿月後就強烈建議改為3小時一次。


二、如何保持奶量的穩定?
有些媽媽很想知道孩子到底喝多少,但研究母乳的專家都說 手動擠奶只是把胸部乳腺中儲存的奶水擠出。
「每次手擠出的奶量並不等於Baby每餐喝的量」
Baby會吸吮乳腺中深層的奶水,而Baby吸吮時也會刺激ㄋㄟㄋㄟ同時產乳,
所以即使胸部軟趴趴,Baby一餐能喝到的奶水是超過我們所能擠出的。 Baby吸吮胸部時,嘴巴對乳暈的刺激,能夠觸動大腦分泌奶水。

身體是這樣的,當你擠奶間隔越長,身體就會以為孩子不需要喝奶了,而逐漸減少生產的奶量(有時比較激烈的會直接大降奶量)(遇到這種情形,不要緊張,請再往下看:『沒有奶了!!怎麼辦!!』)

當你硬是忍著脹奶不擠(很漲很漲那種),身體也會以為孩子不需要喝奶,隔天或當天你可能會發現奶量居然驟降,擠半天只擠15ml之類!!!

所以要怎麼穩定奶量呢?就是讓身體一直固定接受到同樣的需求訊息。

故想要盡可能拉長哺乳母奶的月齡,在維持奶量上,有幾件事你必須要作:
(1)固定而規律的擠奶/餵奶。
規律意指:固定每隔一段時間就餵奶,例如3小時一次/4小時一次(如果是擠奶,當然可以是情況與奶量改成5/6小時...一次)。

(2)晚上至少要擠一次奶
夜晚是泌乳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如果孩子睡過夜了,至少
當你孩子逐漸睡過夜時,連睡6小時以上後,你的ㄋㄟㄋㄟ會遇到漲奶的問題。

如果你想拉長餵奶月齡/或者正在衝奶量,請你務必務必在晚上找一個時間擠奶,把雙邊排空。
(注意是固定時間,不要今天是凌晨一點,明天是半夜23點,後天又變成凌晨兩點。)

深夜才是泌奶激素分泌旺盛的時候,瓜老師的作法是晚上12點手動把母奶擠出,這樣晚上有刺激才能維持母奶量的穩定。寶寶睡覺前用瓶餵母奶把他餵飽好睡過夜,所以當夜裡擠出的母奶剛好是隔天睡前喝(白天則都採親餵的方式)。

提醒:固定晚上某個時間把ㄋㄟㄋㄟ排空,對你奶水穩定量很有幫助。
就算擠到一半/或剛擠完寶寶要喝也沒關係。因為(1)兩邊加起來奶水還是會夠寶寶稍微喝飽,(2)寶寶半夜睡覺本來就不求要喝多少奶,只要有得喝加上安撫作用,就可以讓他再度入睡,(3)本來半夜就是不要寶寶喝奶,如果每次都讓寶寶喝飽飽,他晚上喝飽,白天就繼續不會增量喝,你永遠戒不掉夜晚的奶。(4)你不排空,你漲得很厲害時,當寶寶稍微哭或者稍微睡不安穩,你就會想乾脆餵他好了,因為餵了你的胸部就會好舒服啊!所以為了你夜晚的理智,還是把奶排空吧!

三、經驗分享:
瓜老師的貝貝(老二)剛出生的餵食記錄:
(寶寶(老大)經驗請點:哞!我們家真的有一頭牛!(阿慈的母乳媽媽經之1)

6/6
17:00(左)單邊餵奶15分。
20:48-21:01(右)單邊餵奶16分。
6/7
00:14-00:42(左)
03:58-04:15(右)
08:48-09:06(左)+09:28-0938(右)
12:05-12:10(右)
15:48-16:13(左)
16:19-16:34(右)
17:03-17:33(左)+17:34-17:45(右)
20:19-20:30(左)+21:21-21:40(左)+20:31-21:15(右)

6/8、6/9(日後再補上)


重點有幾個:
(1)在醫院這前三天,採孩子餓了就餵,因為此時根本沒有奶水可言,所以這時Baby會積極要奶好刺激身體盡快產生足夠的奶水。

(2)輪流餵,如果這次餵左邊,下次就餵右邊,讓兩邊均得到足夠的刺激,產生等量的奶水。
這樣也能避免乳汁在乳腺中等待太久而產生硬塊。
如果餵完單邊,Baby還張口要喝,就給另一邊。不管另一邊喝多少,下次就換另另一邊餵。
(記錄上一餐時間和哪邊餵奶,這樣下次就知道要餵哪一邊)

(3)一開始餵奶的疼痛是因為胸部不習慣Baby吸吮的力道,以及剛開始泌乳也有些小刺痛,這些都只是不習慣而已,習慣後就不感覺疼痛了。
通常,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早上會變得非常頻繁地要奶,會非常非常的痛,建議還是忍一下,盡量餵奶,只要忍過了,疼痛會逐日遞減,(根據紀錄貝貝6/6出生喝第一場奶,之後一直到6/13就終於不痛了)

前三個月,由於柔嫩的胸部不習慣這麼頻繁的刺激,加上Baby的吸吮同時回會帶走皮膚上的水分和油分,建議每次餵奶完,都要在ㄋㄟㄋㄟ頭塗上羊脂膏養護一下,才不會讓ㄋㄟㄋㄟ頭太乾燥而龜裂破皮受傷。

(4)你要注意的疼痛:當孩子吸吮時,感覺乳頭疼痛不已,這種情形通常是吸吮方式不正確所引起的。如果你有乳頭疼痛的困擾,你可盡量讓寶寶貼近你的身體,觀察他吸吮的姿勢,避免寶寶喝奶時拉扯你的乳頭。孩子姿勢越正確,你的疼痛會降到可忍受的程度,到最後就不再疼痛。
如果你從頭到尾都非常痛,疼痛也沒有改善,那就不是正常現象,就要請護士幫你看Baby吸吮/含著乳頭的方式是否正確。如果護士打包票沒問題,那疼痛只是屬於前面(2)提到的因不習慣而覺得的痛。
所以在醫院這三天一定要跟護士有密切聯繫,拼命問拼命學怎樣是正確的餵奶。
(護士也有分高明、沒經驗的,有耐心和沒有耐心的,請鎖定一個善良可親的護士,向她討教。本人非常推崇新竹國泰婦產科的醫護團隊,那裏的護士都是天使來著。)

(5)疼痛也要咬牙餵奶。
原因有二:
(A)剛開始這淡黃色透明的初乳是非常珍貴,有非常多的抗體與益菌,簡直是千金難求的好食物。
(B)大部分嬰兒都會有生理性黃疸,喝的母奶(液體)越多,能夠越快代謝掉孩子體內的黃疸,這樣子孩子就能跟你一起出院,不會你出院坐月子,孩子還在醫院照黃疸不能出院。
瓜老師的寶寶(老大)就是如此,因為當時太混不想太積極餵奶(因為很痛),結果寶寶因為黃疸值太高,不能跟媽咪出院,得留在醫院照黃疸了(害瓜老師流了好幾加侖的眼淚←剛生產的產婦因為賀爾蒙因素隨時隨地都能大哭),公子雖然飛車來回醫院送母奶,但因為母奶量一直不夠幫助孩子代謝,最後只好補了幾餐配方奶,好讓黃疸降下來。
瓜老師的貝貝(老二)時期,瓜老師就咬牙卯起來餵奶,盡量給足夠的奶量讓貝貝能夠代謝身體裡的黃疸,才驚險過關,跟著媽媽一起出院。


重要觀念釐清:勤餵不等於奶量就能衝上來,規律讓ㄋㄟㄋㄟ有足夠休息的時間才是王道
常看到醫生建議母乳不多的新手媽媽:「嬰兒多吸吮乳房一天至少十次,如果嬰兒需要的話可以更多,就可以把奶量建立起來」其實這是錯的。只會把媽媽累個半死,Baby也可能吸吮太頻繁導致胃裡面舊奶混新奶產生脹氣不舒服。

規律餵食(或擠奶)讓媽媽有時間休息,才能產生質與量均佳的母奶。

(待續)請點:瓜老師兩個孩子全母乳經驗談(下)應用篇和Q&A篇(持續更新中)

延伸閱讀:
哞!我們家真的有一頭牛!(阿慈的母乳媽媽經之1)
經驗分享︰餵母奶之五四三&你可能會遇到的母乳問題(阿慈母乳媽媽經之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